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2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
吴辉碇, 白珊, 张占海
1998, 20(2): 1-13.
摘要:
讨论了海冰动力学性质并阐述决定海冰漂移的动量平衡,冰脊和水道形成及确定冰应力与形变、强度之间关系的海冰流变学.提出了模拟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式,模式中冰厚分布由开阔水、平整冰和堆积冰3种要素表示.在这3要素的预报方程中引入形变函数,采用一种参数化方法模拟冰脊和水道.为了表示冰内相互作用,将海冰作为一种非线性粘性可压缩物质,采用粘-塑性本构关系.本文还概述和讨论了模式中所采用的数值方法,应用此模式模拟了渤海、波罗的海的波的尼亚湾和拉布拉多海的冰漂移.渤海冰漂移模拟结果明显地显示出潮周期变化,还模拟了渤海的冰脊和水道,进行了海冰流变学参数的敏感性试验.并将此冰模式与大气模式和边界层模式联接,给出渤海海冰预报结果.
均匀介质n维随机波动的空间结构
吴克俭, 孙孚, 宋金宝
1998, 20(2): 14-19.
摘要:
研究了均匀介质中n维随机波动的空间结构.导出了外观振幅、波数和相位的联合分布,据此分布,所有与空间有关的波要素的统计分布皆可导出.定义了外观波数谱并得到了其平衡区指数的上界为一(n+2).二维时,海浪外观波数谱平衡区指数的上界与Phillips通过动力学分析导出的Fourier波数谱平衡区指数完全一样.
GEOSAT高度计遥感分析南海北部的海浪特征
齐义泉, 施平, 毛庆文
1998, 20(2): 20-26.
摘要:
卫星高度计可获取有关海面波浪和粗糙度的信息,可给出较高精度的海浪有效波高值.本文以1988年GEOSAT卫星高度计资料为依据,研究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的有效波高特征,并与常规断面调查所得结论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EOSAT高度计研究区域波浪特征与常规手段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但对大风浪海况的研究,卫星高度计资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研究Ⅰ.模式的建立
王赐震, 李许花, 戚建华, 苏育嵩
1998, 20(2): 27-34.
摘要:
本文从近海异常海温的定义和形成机制出发,在原有的海表温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上层海洋对强天气强迫的动力响应和浅海效应,前者包括卷入和卷出、冷水抽吸和暖水辐聚,后者包括潮混合和浅海对短波吸收之影响,从而建立了一个以混合层的温、流、深度为变量的中国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异常东伸与热带东太平洋增温
龙宝森, 李伯成, 邹娥梅
1998, 20(2): 35-42.
摘要:
本文利用“Climate Diagnostics Bulletin”、“Oceanographic Monthly Summary”、美国夏威夷水位中心提供的资料以及TOGA-COAREIOP资料,分析了1992~1993厄尔尼诺事件中西太平洋暖池、东太平洋SST对异常风场的响应,结果指出:由于西风暴发而引起的西太平洋暖水向东输送,不仅导致西太平详水位降低,而且导致温跃层显着升高,进而引起上层海水热含量显着减少,这种减少在温跃层更为明显.东太平洋与此相反,热含量与温跃层深度出现正距平,正距平中心出现时间比西太平洋的负距平均晚两个月;暖池28℃等温线的异常东伸是海流对低空西风异常直接响应的结果,定量估算表明,纬向流异常所引起的温度平流是暖池28℃等温线异常东伸的主要动力,是热带东太平洋异常增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沙群岛封闭环礁空间结构演化的遥感复合信息与模型Ⅰ
刘宝银, 王岩峰
1998, 20(2): 43-51.
摘要:
就南沙群岛封闭环礁发育生长及其区域局限性的特征,与其所表观的遥感信息进行了复合分析.随后,以封闭环礁形成的机制、发育规律与时-空分布,建立了封闭环礁概念化一遥感系统,并以该系统对封闭与准封闭环礁的信息函数值、均衡度值求解,对两类环礁发育形态进行拓扑分析,由此为封闭与准封闭环礁演化的可比性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东海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臧家业
1998, 20(2): 52-59.
摘要:

基于1994年秋季航次在东海的调查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溶存甲烷在水体中的分布规律、成因和来源.表层水中溶存甲烷呈过饱和状态,饱和度127%~254%,温跃层以上水体中,甲烷的断面分布不同于营养盐的分布,各站测值相近,没有显示出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而呈现的舌状分布,在陆架底层水中有明显的高浓度甲烷水体,表明甲烷从沉积物中迅速扩散进入底层水.黑潮次表层水的涌升过程稀释了陆架边缘底层水中的甲烷.在陆架和大洋区测站上,甲烷的垂直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受物理混合过程所控制;后者呈大洋区分布特征,在温跃层附近出现甲烷的次表层最大,这可能是陆架底层高浓度甲烷沿等密度面的输送所致.

从中国对虾分离纯化的一种杆状病毒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石拓, 孔杰, 包振民, 梁兴明, 刘萍, 王崇明
1998, 20(2): 60-64.
摘要:
从患病和濒死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头胸部分离提纯出一种杆状病毒,同时经对病虾的鳃、胃和中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亦在上述组织的细胞核内发现大小相同、形态一致的大量杆状病毒粒子.成簇的病毒粒子主要在核内装配,并导致细胞结构的病变.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20~400nm×100~130nm,两端钝圆,中部膨大,有囊膜,分内外两后,核衣壳大小为250~300nm×70~100nm.细胞内未观察到有核型多角体或颗粒体类包涵体存在.根据病毒学分类原则,该病毒应属于杆状病毒属无包涵体杆状病毒亚群,即杆状病毒C亚群.
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硅藻及海平面变化初探
陈文瑞, 蓝东兆, 陈承惠
1998, 20(2): 65-72.
摘要:
将福建九龙江河口平原ZK5孔剖面细分为4个硅藻段、24个硅藻带,并结合其他钻孔的微体生物组合特权和年代测定结果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晚玉木冰期本区海面升降频繁,但大多处于河口港湾环境,这主要是构造沉降所造成的;其间出现3次低海面,均为河流沉积环境.全新世冰后期海水大规模入侵,鼎盛期本区相对海面高出现代海面达5-10m.
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
刘岳峰, 邬伦, 韩慕康, 任劲松
1998, 20(2): 73-82.
摘要:

根据潮位资料分析,辽河三角洲平原和辽东湾东岸近四五十年来相对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从7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上升量为5mm左右.考虑到辽河三角洲平原地面下沉以及全球性海平面将加速上升,预计下个世纪内,辽河三角洲平原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将达到8-10mm/a,到205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将达到40~55cm.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的海平面上升量将造成的土地淹没损失进行了预测.如不加防护,相对海平面上升0.5m时,将淹没近4000km2,包括整个营口市区和半个盘锦市区;上升1.0m时,将淹没5000km2.对海平面上升将造成海岸侵蚀、风暴潮和洪涝等灾害加剧等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鲈鱼生长催乳素的分离纯化与N-末端序列分析
徐斌, 张培军, 苗宏志, 李德尚, 森山俊介, 川内浩司
1998, 20(2): 83-89.
摘要:
生长催乳素(SL)是生长激素/催乳素家族的一种新的脑垂体蛋白质激素,本研究首次从鲈鱼脑垂体中分离得到.鲈鱼脑垂体在碱性条件下,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过滤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出纯化的鲈鱼生长催乳素,(sbSL),并与大麻哈鱼生长催乳素(sSL)抗体发生特异性的Western免疫印迹交叉反应证实.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发现鲈鱼生长催乳素分别是由分子量为23.2×103和28.4×103u两种形式组成(后者可能是一种糖基化形式).根据Edman降解原理,测得鲈鱼生长催乳素的N-末端16个氨基酸的序列,它与已知鱼类生长催乳素的N-末端序列比较,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由此进一步证实,分离纯化得到的鲈鱼生长催乳素是正确的.
海藻工具酶研究Ⅱ.褐藻酸酶的制备、性质及对裙带菜细胞的解离研究
韩宝芹, 戴继勋, 刘万顺, 王海
1998, 20(2): 90-95.
摘要: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espejiana)菌株Al01,通过发酵培养制备褐藻酸酶.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最适底物浓度为1%~2%;在离子浓度为0.5mmol/dm3时,Mn2+对酶促反应稍有促进作用,Ca2+、Hg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用于裙带菜单细胞和原生质体解离时,以酶液组成为褐藻酸酶1%、纤维素酶1%,45×10-3的NaC1为渗透剂,酶解温度25℃,pH7.0,酶解3-4h效果最好.
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大尺度生态研究Ⅱ.浮游介形类与水系的相关研究
陈瑞祥, 林景宏
1998, 20(2): 96-101.
摘要:
中国近海均不同程度地受控于黑潮,此外,对马暖流、黄海暖流、黄海混合水、台湾暖流、粤东沿岸流、闽渐沿岸流、南海暖流以及大陆径流也是左右海洋环境变异的主要因素,尽管后者各流系的影响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质,但其影响力有时是强大的,并成为介形类分布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着重阐明相关性明确的夏、冬两季各流系对浮游介形类的调控作用.
三种贝类的核型分析
王金星, 赵小凡, 周岭华, 相建海
1998, 20(2): 102-107.
摘要: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利用成体的鳃组织,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s)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蚶的2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18m+16sm+2st+2t,NF=72.长竹蛏的2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30m+6sm+2t,NF=74.菲律宾蛤仔的2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28m+10sm,NF=76.

高浓度小新月菱形藻保存方法的研究
孙建华, 王如才, 赵强
1998, 20(2): 108-112.
摘要:
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的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小新月菱形藻用不同的方法保存3个月,其最高存活率分别为:(1)在20℃下,15.0%的SAM8组为76.4%,1.5%的抗生素组为54.6%,0.1%的防腐剂组为45.3%,对照组仅为35.4%.(2)在0℃下,10.0%的SAM8组为98.4%,1.5%的抗生素组为78.8%,0.1%的防腐剂组为63.1%,低于对照组(65.5%).(3)-30℃下,10.0%的DMSO组为84.6%,10.0%的甘油组为83.1%,对照组为46.0%.为微藻的浓缩保存提供了新的方法.
新型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改善
林建国, 邱大洪, 邹志利
1998, 20(2): 113-119.
摘要:
基于传统的Boussinesq方程,通过速度变换及在方程中加入高阶项的方法,给出了进一步改善线性色散关系及变浅作用系数的方程,其线性色散关系及变浅作用系数的精度均为O(β8)(β=h0/L,L为特征波长,h0为特征水深).
缓坡潮间带海湾的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王泽良, 陶建华
1998, 20(2): 120-127.
摘要:
采用在缓坡上设置窄缝的方法,处理由于水位变动而导致计算域相应变化的动边界问题,提出了具有动边界功能的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的一种新形式,并将污染源作为移动源处理.所提出的方法已应用到渤海湾污染物迁移扩散模拟中,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直立防波堤振动──滑移运动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王元战, 迟丽华, 龚薇
1998, 20(2): 128-132.
摘要:
建立了一个动力系统模型及相应分析方法,对破碎波冲击作用下直立式防波堤的振动-滑移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特殊波浪力作用下防波堤可能出现的滑移量.用本文模型和方法对一沉箱防波堤在破碎波作用下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沿基床顶面的滑移对沉箱位移、摇摆角、滑移力和倾覆力矩的影响.
地球流体中的非线性Rossby波
杨联贵, 侯一筠, 谢强, 程明华
1998, 20(2): 133-138.
摘要:
Rossby波是由行星涡度随纬度变化引起的一种波动,它是地球流体中大尺度运动的主要波动之一.
舟山群岛峡道潮滩动力沉积特性
蒋国俊, 陈吉余, 姚炎明
1998, 20(2): 139-147.
摘要:
潮滩研究是现代河口海岸学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视的重要方面,自德国学者Hantzsche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