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40卷  第12期

显示方式:
目录
2018年40卷12期目录
2018, 40(12): .
摘要:
2018年40卷12期封面
2018, 40(12): .
摘要:
《海洋学报》第40卷(2018年)文章索引
2018, 40(12): .
摘要:
《海洋学报》作者投稿须知
2018, 40(12): .
摘要:
《海洋学报》第40卷(2018年)总目录
2018, 40(12): .
摘要:
2018年第12期整期打包下载
2018, 40(12): .
摘要:
论文
一种计算有限水深波能功率的新方法
李晖, 何宏舟, 杨绍辉, Sheng Wanan
2018, 40(12): 1-10.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1
摘要:
海洋波浪能平均功率的准确计算是波浪能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实践中,波浪能转换装置一般安装在有限水深区域。对于随机波,只有当详尽的波浪谱已知的时候,有限水深区的波能功率才能被准确计算出来。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波浪的实测数据大多以散点图或有义波高和统计波周期的形式给出,而波浪谱信息有时则很难获得。基于这种情况,传统上人们利用无限水深条件下的相关公式来估算有限水深区域的波能功率,但这种做法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研究显示,对于50 m水深的理论波谱JONSWAP谱来说该误差高达14.6%。为了提高波能功率计算...
黄海绿潮浒苔提取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高红, 周飞飞, 唐洪杰, 石晓勇, 苏荣国
2018, 40(12): 11-20.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2
摘要:
化感作用是浒苔绿潮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结构、种类以及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黄海浒苔绿潮致灾藻种,利用毒性鉴别程序(TIE)对其体内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明确了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首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3种有机溶剂分别对新鲜浒苔进行提取,得到3种不同溶剂粗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最强,对测试物种中肋骨条藻的半数有效浓度(96h-EC50)值为22.25 mg/L;其次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初步提纯物,其对中肋骨条藻的9...
松江鲈肌酸激酶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
刘莹莹, 陈学昭, 于珊珊, 柴迎梅, 林啸鹏, 祝茜
2018, 40(12): 21-30.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3
摘要:
前期蛋白质质谱分析发现,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其皮肤黏液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明显上调。目前,肌酸激酶在鱼类中的功能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松江鲈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fM-CK)。TfM-CK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74 bp,开放阅读框为1 146 bp,编码38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TfM-CK序列高度保守...
饥饿胁迫对大黄鱼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
钱宝英, 黄红丽, 李娟, 曹明月, 张玉, 赵亚运, 薛良义
2018, 40(12): 31-39.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4
摘要: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代谢的关键酶,肌肉和肝脏是鱼类脂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研究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ELISA技术检测了在35 d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在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显著降低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脂肪含量,以及脂肪合成关键酶ACC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
饲料添加多维对花鲈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蒋鹏达, 李文静, 黎中宝, 方秀, 汪晴
2018, 40(12): 40-48.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5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多维含量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38.54±0.05) g的花鲈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5%、1%、2%、3%、4%、5%)的多维,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喂28 d。结果表明:多维添加量对花鲈的体成分、存活率、肝指数、饲料系数和肥满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多维添加量为2%时,花鲈的增重率(WG...
复方中草药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徐安乐, 黎中宝, 上官静波, 胡晓伟, 黄永春, 林茂松, 林泽滨
2018, 40(12): 49-57.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6
摘要:
中草药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病助长无残留等特性,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复方中草药(由黄芪、党参、大黄等12种中草药组合而成)不同剂量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19.16±0.25) g,体长为(10.63±0.56)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4%、0.8%、1.2%、1.6%...
两类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的影响
郭爱, 张扬, 余为, 陈新军, 钱卫国, 李曰嵩
2018, 40(12): 58-67.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7
摘要:
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鲐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动规律。通过计算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基于算术平均法的栖息地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鲐鱼渔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鲐鱼渔场主要作业海域范围内海表温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
基于GAM模型分析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与不同环境因子关系
徐国强, 朱文斌, 张洪亮, 周永东, 陈峰
2018, 40(12): 68-80.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8
摘要: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远洋渔业之一,探究其渔场时空变动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根据2016年1—6月收集的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生产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因子数据,运用ArcGIS和GAM模型分析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变动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1—6月CPUE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月均达最高值,分别为2.45尾/千钩和3.56尾/千钩,各月CPUE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
浙江北关港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李众, 林和山, 黄雅琴, 何雪宝, 林俊辉, 刘坤, 牟剑锋, 张舒怡, 马丽, 王建军
2018, 40(12): 81-93.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09
摘要: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群体,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其次为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廉形...
2014—2015年硇洲岛大型海藻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刘耀谦, 孙省利, 张才学
2018, 40(12): 94-111.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10
摘要:
2014年4月、7月、10月和2015年1月分别对硇洲岛大型海藻场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了季节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91种和浮游幼虫36种,隶属于17大类群。其4个季节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86.5 ind/m3和431.0 mg/m3,高峰期均位于夏季,低谷位于冬季。优势种共有19种(类)。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具有较高的均匀度(0.74),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3.14)。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调...
海岸环境中两类软质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方法比较与优化
陈涛, 涂晨, 郭鹏鹏, 周倩, 骆永明
2018, 40(12): 112-119.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11
摘要:
微塑料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作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山东省海岸带环境中常见的两类软质塑料——发泡类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和聚乙烯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为研究对象,比较了MP FastDNA®和MOBIO PowerSoil®两种DNA提取试剂盒对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效果,探讨了不同的微塑料粒径和数量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
中国东南海域拟菱形藻属的新记录种和产毒种
庞金秀, 董焕嫦, 李扬
2018, 40(12): 120-128.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12
摘要:
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是一类备受关注的海洋有毒有害硅藻,我国相关研究仍然不足,已报道的物种多样性偏低,产毒物种也较少。为了解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阐述产毒物种信息,在我国东南海域建立了8个拟菱形藻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数据,鉴定到2个物种:环孔拟菱形藻(Ps.circumpora C.H.Lim,C.P.Leaw&P.T.Lim)和多列拟菱形藻[Ps.multiseries(Hasle) Hasle],其中环孔拟菱形藻是我国的新记录种...
新闻与观点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的意外发现——多金属结核
陈红霞, 魏泽勋, 于晓果, 宋普庆, 沈权
2018, 40(12): 129-130.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13
摘要:
水下滑翔机首次在我国极地考察中应用
陈红霞, 刘娜, 林丽娜, 申宏, 沈权
2018, 40(12): 131-132.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12.0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