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7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中国近海海洋水文气候区划──Ⅱ.聚类分析和模糊聚类软划分
陈上及, 姚湜予
1995, 17(3): 1-8.
摘要:
本文对文献[1]给出的中国近海历年海洋水文气候要素的主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了谱系聚类分析和模糊聚类软划分,把中国近海划分为3个气候带、9个气候区和1个亚气候区.通过与水文季节分布特征及海洋动、植物种类区系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气候区都有其特有的季节特征及生物区系分布特征,均相互对应,从而证明上述10个气候区的划分是合理的.
赤道深层急流动力机制初步探讨
吴德星
1995, 17(3): 9-17.
摘要:
多年现场观测揭示,在大洋深层许多区域存在出人意料的高能区,诸如在赤道1000~3000m深度间存在着东西流向随深度交替变化的急流,本文提出连系不同密度水体输运的局部浮力振荡所产生的波动以及关连的能量辐射和沿赤道产生的局部能量辐聚是形成赤道深层急流的主要动力机制.本文结果还揭示,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与赤道深层急流的结构和强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应大的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急流强度减弱且其纬向相干尺度和铅垂尺度增大.另外不同周期的浮力振荡产生不同结构和强度的急流.振荡周期越长,急流的核心位置离东边界越远、沿赤道的相干尺度也越大.
四种典型方向谱模式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吴秀杰, 滕学春
1995, 17(3): 18-23.
摘要:
本文根据仪器阵列测量和“956”测波浮标获得的风浪个例方向谱资料,从总能量的观点出发,比较和检验了Mitsuyasu、Donelan、Hasselmann由观测得到的风浪方向谱以及文圣常等由解析方法得到的理论风浪方向谱.从而得到Mitsuyasu方向谱与渤海海域充分成长状态的实测风浪方向谱吻合程度最好.Donelan和理论风浪方向谱与风浪所有成长状态的实测结果比较一致,尤其与风浪的初始成长和成长状态的实测结果一致程度为最好.
一个台风海面风场的数值模式及其后报检验
佘军, 袁业立, 潘增弟
1995, 17(3): 24-31.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台风海面风场后报的数值模式,并给出了用于实际台风海面风场后报时求解上述模式的全过程,首先根据边界层风速垂直分布特点,对贴地面摩擦应力使用平均风进行参数化,进而导出边界层平均风动力学方程,对上述动力学方程积分到一准稳态,得到边界层平均风分布;再使用Monin-Obkhov相似理论,将平均风换算到10m高度,从而得到10m高度风场.对3个台风过程,给出了10m高度风场和浪场的数值后报结果.海浪同实测的结果比较表明,该风场模式的结果在实测点的后报风与实测风较一致,两者相关系数为0.95左右,台风影响测点时,极值误差均在2m/s以内,平均误差范围约10%;后报风向与实测风向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20°,将该后报风场模式用于海浪数值后报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后报波高与实测波高的相关系数约为0.95,最大有效波高和跨零周期的实测值与后报值相差符合得很好.这些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风场模式是合理的,并且适用于强海况的数值计算.
热带西太平洋表面风场的变化及其对海洋上部热结构的影响
徐炳荣, 林传兰, 厉善华
1995, 17(3): 32-40.
摘要:
据1962~1980年逐月平均表面似风应力资料,用调和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表面风场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区表面风场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季节位移有关,其年际变化则有明显的与埃尔尼漆南方涛动现象(ENSO)相对应的变化.且表面风场通常比ENSO有超前的异常变化.文中还初步探讨了表面风场变化对海洋次表层热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风应力涡度引起的埃克曼抽吸作用(Ekman pumping)可近似解释该海区温跃层深度的平均季节变化.该海域赤道附近表面纬向风应力的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水区体积变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埃尔尼诺循环的反馈机制探讨
马开玉, 姚华栋, 高国栋
1995, 17(3): 41-47.
摘要:
本文利用2°×2°格点综合海-气资料(COADS),计算了赤道太平洋(11°S~11°N,120°E~90°W)1950~1987年历次El Niño和La Niña期间平均温度、气压、纬向风、比湿、云及热量收支各分量的差异,得出:El Niño而比La Niña期间,赤道太平洋洋面水平气压梯度小,东风弱,赤道中太平洋到秘鲁的西海面感热和潜热交换强,空气中水汽和云量多,有效长波辐射和射入太阳辐射少,洋西净获得(损失)热量少.最后概括了El Niño循环的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
海水中液-固界面上负离子分级交换吸附研究──Ⅰ.E(%)-pH关系曲线和新的N-型曲线
张正斌, 王江涛, 刘莲生, 赵卫红
1995, 17(3): 48-53.
摘要: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钼(Ⅵ)与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合氧化铁(赤铁矿、无定形氧化铁)和水合氧化锰(水锰矿、δ-MnO2)相互作用的交换百分率E(%)-pH曲线.钼在这三类固体粒子上的E(%)-pH曲线分别为新发现的N-型曲线,以及峰型和反S型曲线.其中N-型曲线在负离子交换吸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用“静电交换和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共同作用”的观点作理论解释.峰型和反S型E(%)-pH曲线可用固-液界面上负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解释.钼(Ⅵ)在这三类粒子上的交换能力顺序为:水合氧化锰>水合氧化铁>粘土矿物.
南海浮游有孔虫氨基酸研究
唐运千, 卢冰, 郑士龙, 冯伟文
1995, 17(3): 54-64.
摘要:
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柱状样中7个层段的浮游有孔虫(Globigarinoldes ruber)的氨基酸组分分布,并以相同深度的氨基酸组分作比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氨基酸量为有孔虫总氨基酸量的6~11倍;浮游有孔虫的氨基酸组分的丰度顺序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芳香氨基酸.苏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的对数比值和亮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的对数比值与深度的变化呈近似的线性递降关系.采用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值和丝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的对数比值.分别计算了底界年龄.
琼东北浪控海岸的发育
王文介
1995, 17(3): 65-71.
摘要:
根据波浪能量与潮汐能量的强弱关系,琼东北海岸属浪控海岸,其形态以岬湾螺线海岸、岬湾弧形海岸和障壁海岸为特征.文章对以上几种海岸的发育机制、形成演变过程、地貌特征、沉积物分布和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海岸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某些探讨,其中着重对南渡江三角洲前缘的侵蚀和铺前湾及海口湾的演变关系进行了预测.
渤、黄、东海初级生产力和潜在渔业生产量的评估
宁修仁, 刘子琳, 史君贤
1995, 17(3): 72-84.
摘要:
1984年8月、11月和1985年2月、5月,笔者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即28°~34°N、127°E以西海域进行了初级生产力及其有关环境要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现存量、生产力和生理活性均为春、夏两季高,秋、冬依次降低.春、夏两季高值区多出现在跃层附近和水团交汇处;秋、冬两季由于水体的强列混合,各要素分布趋于均匀.真光带叶绿素a平均值四季均为沿岸水>陆架混合变性水>台湾暖流及黑潮水.初级生产力春季沿岸水最高,陆架变性水和台湾暖流水相当;夏季陆架变性水>台湾暖流水>沿岸水;秋、冬则为台湾暖流水>陆架变性水>沿岸水.文章还评估了年有机碳生产量,并结合同期调查的渤海和黄海北部的结果,评估了渤、黄、东海的年初级生产量和潜在渔业生产量.3个海区总年有机碳生产量约为198.9×106t,总潜在鱼类生产量约为5.4×106t.
异养细菌与虾病关系的研究
于占国, 林凤翱, 贺杰
1995, 17(3): 85-91.
摘要:
对对虾养殖池海水、底质、虾池进水及其邻近水域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菌群结构和各类群属细菌数量变化异常.弧菌成为优势菌属,并显示了喜欢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特点.弧菌可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菌.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发病有一定关系.
渤海湾海冰及黄河口河冰的剪切性质
张明元, 孟广琳, 严德成
1995, 17(3): 92-95.
摘要:
本文叙述了冰的剪切实验方法,此实验是一种小规模的野外实验,主要测试渤海湾海冰及黄河口河冰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形变速率情况下的剪切强度.冰的剪切强度是冰的温度和形变速率的函数.在一定的温度和形变速率范围内,冰的剪切强度随着冰的温度降低和形变速率的加快而变,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冰的剪切强度随着冰的温度降低和形变速率的加大而变小.
海上人工岛在地震作用下动水压力研究
任贵永, 白玉, 孟昭瑛
1995, 17(3): 96-102.
摘要:
海上人工岛的地震载荷主要是地震惯性力和动水压力.本文根据人工岛结构与流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应用线性势流理论,用解析方法推导出地震作用下大尺度水下圆柱体的动水压力解析解,从而可求出圆形人工岛岛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动水压力、岛体分层单位高度上的动水压力、总动水压力以及岛体动水压力沿铅直方向和水平面上的分布,以满足人工岛结构计算和整体性能计算的需要.本文利用推导的公式和编制的程序对我国第一座浅海石油勘探开发人工岛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取得良好的成果.
两类反埃尔尼诺年对低纬大气环流及我国天气的影响
姚建群, 陆菊中
1995, 17(3): 103-109.
摘要:
有关埃尔尼诺对中、低纬度环流及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1~4],但对反埃尔尼诺与大气环流及我国天气气候的联系却研究很少.尽管反埃尔尼诺事件的基本特征及其伴随的大范围天气异常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具体年又各有其特点.已有研究初步表明,发生在反埃尔尼诺过程中的某些天气的异同与反埃尔尼诺过程的特征有关[5].因此单纯以反埃尔尼诺年份为基准来讨论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若根据过程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区别,以揭示反埃尔尼诺过程的不同特征并深入分析各种特征情况下的天气、气候异常,这无疑对实际应用以及海气关系的诊断研究有重要意义.
西北太平洋深海声道的初步分析
孙琪田, 张恩夫, 韩军
1995, 17(3): 110-117.
摘要:
自从Ewing和Worzed[1]和Stiffer[2]研究深海声道以来,大洋的声道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核潜艇的服役,各国对水声设备、水声理论、海洋环境等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大洋声速场的分布,了解声速剖面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掌握声道的分类特征,探索深海声道(SOFAR声道)特征量(详见后述)的地理分布状况,对提高反潜、防潜探测能力和建立深海预警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随着海洋开发的迅猛发展,载人潜水器、遥控深潜器的广泛应用,大洋深层海洋调查研究的推进,大洋声道现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南沙群岛海域深层海水碳垂直通量
韩舞鹰, 王明彪, 林洪瑛
1995, 17(3): 118-121.
摘要:
生命物质在海洋中由一个深度向另一个深度传输的通量是决定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定量研究海水中碳的垂直通量是了解上述总通量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碳循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兴趣[1~5].定量研究深层海水中碳垂直通量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方面.
伶仃洋三角山以北抛泥区泥沙(推移质)运动及其对航道回淤影响的研究
尹毅, 仲维妮, 常乃环, 陈爱萍, 高艳
1995, 17(3): 122-126.
摘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航运船只的吨位越来越大,航运船只的数量越来越多,珠江口目前所用的伶仃航道与航运业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为使大型船只能够直驶黄埔港,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国家决定在伶仃洋开辟一条大型航道,并将珠江口航道整治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渤海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的黄土
张祖陆
1995, 17(3): 127-134.
摘要:
莱州湾南岸平原为邦庐大断裂控制下的断块坳陷区,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成为目前国内海陆变迁研究的重要场所[1].本文对该地区黄土的研究,为本区海陆环境变迁、我国黄土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其重要意义.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黄、渤海潜在震源区研究中的应用
姜效典, 李巍然
1995, 17(3): 135-139.
摘要:
潜在震源区是指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潜在可能的地区,它以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描述了未来地震活动强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它的划分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随着地震研究的进展,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显得越来越重要.
砂海螂人工育苗的研究
宋志乐, 薛永兴, 孙振兴, 李诺, 赵玉山
1995, 17(3): 140-145.
摘要:
砂海螂(Mya arenaria Linnaens)是我国北部沿海的一种大型埋栖型双壳类.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海、白令海、北美东西海岸、日本和朝鲜沿海等地[1].它个体肥大(壳长可达13cm以上),肉嫩味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有增养殖开发价值的海洋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