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3年  第15卷  第4期

海洋水文
渤、黄、东海水团多年月平均分布与变化的初步分析
刘树勋, 沈新强, 王幼琴, 韩士鑫
1993, 15(4): 1-11.
摘要:
本文从浅海水团的变性特点出发,根据多年月平均的温盐资料,以温盐点聚图为基础,采用模糊聚类法,划分渤、黄、东海逐月表底层水团。文中着重探讨整个渤、黄、东海陆架区各水团的基本特征、消长规律及其与渔场的关系。
热带西太平洋18°20'N断面上部的水团特征及其对埃尔尼诺和反埃尔尼诺的响应
李绪录
1993, 15(4): 12-18.
摘要:
笔者根据1986~1989年间中-美联合TOGA调查的CTD资料,应用模糊聚类法划分热带西太平洋中近黑潮源地(18°20'N断面)上部水域的水团,并描述它们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以及其对1986~1989年发生的埃尔尼诺和反埃尔尼诺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该海域的1 000m以浅分布着三个水团: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包括黑潮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包括黑潮次表层水)和北太平洋中层水(包括黑潮中层水)(分别简称为NPTSW、NPSW和NPIW);它们的交界分别位于100和350m左右。在1986/1987的埃尔尼诺年,海区的温跃层明显上移,暖水量明显减少;NPTSW的垂直厚度大约减少了20m,上均匀层中的盐度略有增加,而温度则没有多大的差别。在1988/1989年发生的反埃尔尼诺事件的后期,温跃层上部的强度变弱,上均匀层则变薄,海区中的暖水量也明显减少;近海表面的盐度异常低,而温度略有降低。由此可见,不管是在1986/1987的埃尔尼诺年还是在1988/1989的反埃尔尼诺年,研究海区的暖水都减弱,也即都反映为“冷水年”。
数值模拟中尺度涡旋的特征分析
何云, 袁业立, 方正
1993, 15(4): 19-27.
摘要:
本文采用二层LAGFD-EGGNM模式,模拟出大洋北部中高纬度1 000km×2 000km等深矩形海盆内,由定常风应力驱动的长达65年大洋环流演化过程,对其流函数时间序列结果利用相图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海盆内中尺度涡的时间、空间尺度和相速度等特征量,得出在斜压不稳定性和运动不稳定性机制下形成的两种类型涡旋的不同特征量,同时还给出了大洋环流具有低频运动特性的证明。
大窑湾海域波浪方向性分析
常征
1993, 15(4): 104-113.
摘要:
本文对大窑湾海域观测的波浪资料(1985-06~1986-05,使用ENDECO 956型测波浮标)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平均方向、长峰系数和平均散角等方向特征参数,讨论了这些参数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关系。研究了由观测资料获得的方向集中度参数S与风的关系以及与波-波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经验表达式,即方向函数,从而提出了该海域的方向谱形式。
海洋气象
北半球海温对中期天气影响的数值研究
郑庆林, 郝英博, 宋青丽, 古瑜
1993, 15(4): 28-36.
摘要:
本文利用一个能考虑包括地形和海温作用,边界层作用,潜热、云和辐射作用,以及积云对流等在内的较完整物理过程的五层的水平截断42个波的较高分辨率的改进的T42L5谱模式,以1982年7月1日12时(GMT)的客观分析场为初始场,采用三种不同的海表温度取值方案(A)、(B)和(C),分别进行5天中期数值预报试验,以研究不同的海温取值以及海温增暖对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方案(A)和(C)分别为模式海温取多年平均的7月海温和多年平均的年平均海温,方案(B)是在大西洋取多年平均的年平均海温而在太平洋取多年平均的7月海温。结果表明:(1)海温对北半球大气环流有重要作用,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而增加,方案(A)和方案(C)的r值(模式预报的倾向和对应的实况倾向之间相关系数)之差,在预报的第2天和第5天分别可达到2%和7%以上。方案(A)的r值保持着比方案(C)高,模式用较真实海温,能改进预报结果。(2)初夏北半球海温增暖,会在北半球的里海至乌拉尔地区,青藏高原北部至贝加尔湖一带,北美大陆西北部等在中期内形成明显的等压面高度增高区,其中300hPa高度可增高100m,也明显有利于北半球海洋副高加强,对这一时段内北半球季节性转换有重要影响。(3)北太平洋海温的初夏增暖过程,短期内在北太平洋两岸的北美洲的西北部和亚洲的东北部以及北太平洋先产生影响.5天之内,在青藏高原北部至贝加尔湖地区,北美大陆的西北部造成明显的增高区,在300hPa的增高中心可达80m以上.北大西洋海温的初夏增暖在预报的第2天内,首先在乌拉尔一带及北大西洋一些地区的等压面高度增高,5天之内,里海至乌拉尔一带的300hPa高度场可增高80 m以上,也有利两大洋的副高增强,以及北大西洋东南部及日本海低压加深.(4)北半球海温增暖有利于加强北半球的经向环流,特别是在中低纬地区.
海面水汽输送机制及参数化
张淮水
1993, 15(4): 37-41.
摘要:
本文在海面存在波动的情况下,讨论海面垂向水汽通量的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表示方法。首先,说明海面气层的分层状况,湍流和片流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描述局地非定常的分子扩散过程,表述海面湍涡概率,以及加权给出海面水汽通量的表达式和相应的参数化公式。最后,利用渤海中部石油平台观测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本模式进行验算且与已有模式作若干对比。结果证明本模式的理论分析可能更符合实际。
渤海石油钻井平台上海洋性气候特征的研究
林之光
1993, 15(4): 122-128.
摘要:
过去,在国内以至国外的气候学专著或论文中,极少有关于单站典型海洋性气候特征的论述.这是因为即使是海岛台站,亦多因岛屿本身(岩石、土壤)的存在,使岛屿的海洋性气候变得不典型之故.本文利用渤海埕北油田两个采油平台(其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分别为A台,38°27'N、118°25'E,30.0m; B台,39°09'N、119°42'E,17.0m)上1989年一整年的可贵的气象观测资料,与同期渤海之滨的塘沽站(39°00'N、117°43'E,3.2m)和距海约45km的内陆天津台(39°06'N,117°10'E,3.3m)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得出海洋平台上气候的海洋性程度.
海洋化学
贻贝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杨同成
1993, 15(4): 43-49.
摘要:
本文采用0.05mol/dm3、pH7.8的磷酸缓冲液抽提及热变性、硫酸铵盐析和凝胶层析等方法,从海产软体动物贻贝(Mytilus)中分离得到一种仅对胰蛋白酶专一性抑制的蛋白酶抑制剂结晶。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上均显单一的谱带。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 2100.N-末端分析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贻贝抑制剂是以甘氨酸、赖氨酸为N-末端,由253个氨基酸组成的2条多肽链或亚基聚成的一组蛋白。但它对热及酸碱较不稳定。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贻贝抑制剂对胰蛋白酶呈可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其Km和Ki值分别为7.7×10-4mol/dm3、8.9×10-5mol/dm3
九龙江—厦门湾河口区溶解226Ra的分布
施文远, 邱晓晖, 黄奕普
1993, 15(4): 50-55.
摘要:
利用锰纤维富集和直接射气法测定海水中226Ra的方法,对九龙江-厦门湾溶解226Ra的分布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在河口区内溶解态的226Ra呈非保守行为,与世界上几大河流河口区226Ra的行为极为相似。在海门岛附近的水体中(S≈9)发现溶解态226Ra浓度最大,其值为0.598dpm/dm3,说明咸淡水在此处混合最激烈。本河口区溶解226Ra的最大值比Mississippi河的值小,比其他河流的值大2~5倍。
海洋沉积物中碘的早期成岩再迁移
程先豪
1993, 15(4): 56-63.
摘要:
本文在笔者多年的南大洋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碘的相态变化着手,结合其他沉积地球化学参数,讨论了以南大洋区域为主的海洋沉积物中碘的早期成岩再迁移过程。结果表明,碘的早期成岩迁移过程并不像过去常认为的那样几乎完全由有机质控制。在研究区域的陆架和半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碘的吸附相和氧化物结合相平均分别可占23%和32%。表层沉积物I/Corg.值除与沉积有机的沉降条件有关外,还取决于沉积柱深处碘向上扩散的强度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实验结果亦证实了氧化物结合相和吸附相在沉积柱中的再迁移可导致I/Corg.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进一步的计算表明,沉积柱深处往上扩散的通量与海水中沉积碘的通量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这可能是沉积岩贫碘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讨论和计算结果,笔者提出了海洋沉积物中碘的早期成岩再迁移模式。
环境因子对海洋浮游植物吸收磷酸盐速率的影响
黄邦钦, 洪华生, 戴民汉
1993, 15(4): 64-67.
摘要:
本文研究了培养条件下,介质中PO4-P浓度、砷酸盐浓度、温度及光照强度对海洋浮游植物吸收磷酸盐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介质中,随PO1-P浓度的升高,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速率增大;砷酸盐只在短期内抑制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温度升高也使吸收速率增大;光照强度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因种类而异。
海洋地质、地貌
铈异常及海水中铈的热力学
汪云亮, 曾德森
1993, 15(4): 68-76.
摘要:
海相碳酸盐岩的铈异常可作为古海洋水氧化还原条件的一种指示剂。安哥拉海盐和巴西海盆(南大西洋)底部洋水在白垩纪时是还原环境,大约在54~58MaBP时,南大西洋变为类似于现在海水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比较完善的铈氧化还原热力学公式,解释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海水和河水中铈地球化学异常的问题,如大西洋表层海水为何具有铈正异常等。查明于54~58MaBP非洲板块和南美板块彻底分离,统一的南、北大西洋开始形成。论证了阿尔卑斯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是同步的。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海峡西部的海侵及海平面变化
蓝东兆, 张维林, 陈承惠, 于永芬
1993, 15(4): 77-84.
摘要:
经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域16个柱状岩心进行粒度、孢粉、硅藻、有孔虫、14C和古地磁的系统分析,可将本海域晚第四纪沉积层序自老而新划分为E、D、C、B、A层。证实了早玉木冰期中、晚期的琅岐海侵(D层上部)、玉木亚间冰期的福州海侵(C层)和冰后期的长乐海侵(A层)的存在,并首次发现里斯-玉木间冰期的金门海侵(E层)。提出台湾海峡在早玉木冰期早期大部分裸露成陆,晚玉木冰期属于浅海环境以及东山陆桥的出现应在8kaBP等见解。
马里亚纳海槽沉积岩心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吕成功
1993, 15(4): 129-137.
摘要:
深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的早期研究工作证明,岩性不同的深海沉积物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而且某些深海沉积物所聚集的痕量元素则明显不同于大陆和近岸环境下的沉积[1].本文研究的61KL和57KL岩心是在1988年7~8月,中国-联邦德国马里亚纳海槽和西菲律宾海盆海洋地质联合调查期间取得的.对岩心样品进行了9种主要化学元素的分析.
海洋生物、水产
多毛类环节动物对柴油污染效应的模拟生态研究
唐森铭, 陈孝麟, 庄栋法, 吴省三, 林昱, 蔡子平, 郑凤武
1993, 15(4): 85-90.
摘要:
1991年6~8月,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濒海的大池中进行了模拟底栖生态系油污染实验,使用0号柴油以5、25、125、625mg/dm3浓度污染底质。本文报道了各处理组中多毛类动物的群落变化。结果说明油污在自然消除的两周内,尽管上述浓度未根本改变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但群落的总重量明显减少,动物个体小型化。不同油污梯度下的动物平均个体重量与底质含油量呈负相关。
围隔生态系中可溶性锰对两种形成赤潮藻类增殖的影响
林昱, 陈孝麟, 唐森铭, 林荣澄, 庄栋法, 吴省三, 蔡子平
1993, 15(4): 91-97.
摘要:
1991年春秋两季,在厦门的临海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两次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对海水中可溶性锰与赤潮发生规律大小的关系作探索性的研究。实验时人为地引发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春)和颤藻(Oscillatoria,秋)的赤潮。实验用的厦门西海域海水,其可溶性锰含量在3~4μg/dm3的水平时,就足够藻类形成赤潮的增殖需求。若含量升高,在低于80μg/dm3情况下,过量的可溶性锰不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但处于mg/dm3含量水平的可溶性锰,会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的数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8种海洋饵料微藻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比例的比较研究
曹淑莉, 向葆卿
1993, 15(4): 98-103.
摘要:
本研究是一项继1987和1988年几种海洋微藻饵料价值的生物学试验研究之后的饵料藻生物化学试验研究。采用生化方法分析测定分属硅藻、绿藻和蓝藻的8种海洋饵料微藻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分。 试验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蛋白质含量最高,61.20%,盐藻(Dunaliella salina)次之,58.86%;四鞭片藻(Tetraselmis suecica)33.06%;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32.16%;三种硅藻蛋白质含量最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29.96%,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27.90%,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leri)25.26%。
石花菜人工栽培的研究
黄礼娟, 赵淑正, 孙送, 席振乐, 王立超
1993, 15(4): 138-142.
摘要: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其胶质和胶量都优越于其他的产胶海藻.石花菜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红藻,在我国也有分布.其分布中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暖流沿岸.因此,石花菜属暖温性海藻,具有暖温带生态特点.同石花菜生长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光照、温度、海流、盐度、无机盐类等.
海洋工程
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研究
任贵永, 孟昭瑛, 安国亭
1993, 15(4): 114-121.
摘要:
本文根据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第一座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研制和运用情况,首先分析了大型导航浮标的运动特性和运动方程,提出摇摆惯性力和升沉惯性力计算分析方法。用全链悬链线方程分析浮标的锚泊系统和单点系泊浮标系统锚链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全天候抗冰浮标的结构型式以及海冰对浮标的作用力,重点分析大面积冰排和漂流冰对浮标的作用力。最后给出TJ-1号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主尺度、性能参数、导航设备和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