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10卷  第6期

海洋水文
切变波动力学研究Ⅰ.尺度分析与频散关系
郑全安, 袁业立
1988, 10(6): 659-665.
摘要:
本研究从卫星遥感信息入手,对出现在西部边界流与陆坡水之间边界上的切变波动态过程进行了观测与动力学分析,由NOAA卫星红外图像测得的哈特勒斯(Hatteras)角以东,湾流北侧的切变波平均波长为75 km,平均波幅(波峰至波谷)为17 km,平均相速度为100 cm/s,黑潮北侧的切变波平均波长为57 km,平均波幅为17 km,由Seasat-1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测得的哈特勒斯角以南,湾流西侧的切变波平均波长为131 km,平均波幅为33 km,一次切变波事件的持续时间约为一周. 为探讨切变波的动力机制,我们求解了层化流体的涡度方程,得出了切变波频散关系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切变波相速度与波长成抛物线关系;平均流场是频散关系中的重要因子,后一点表明流速水平切向变化是切变波发生的基本条件,理论分析为卫星遥感数据所证实.
陆架波的数值研究及分析
王佳, 袁业立, 潘增弟
1988, 10(6): 666-677.
摘要:
本文应用二维正压模式模拟冬季黄,东海的陆架陷波与环流,模式考虑了方程中所有项,数值模式采用显式的二次守恒格式,其优点在于能够抑制非线性不稳定性. 计算结果表明,黄、东海存在两个自由陆架波,在黄海海域呈气旋式传播,一个沿中国大陆向低纬传播,具有较大的振幅和波长,波速为50—70千米/小时,另一个沿朝鲜沿岸向北传播,波速为30—60千米/小时.这些波动发生在大风过境之后,或大风的松弛过程中,其消衰时间约3天.计算还发现,沿冲绳海崖有一向南传播的自由双开尔文波.
海洋气象
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海陆风
王赐震, 宋西龙
1988, 10(6): 678-686.
摘要:
本文从实测风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海陆风的季节变化和结构持征,用烟台海洋站和龙口气象站1984年全年逐对风资料分析了逐月海陆风的能量谱和玫瑰图特征,以原始方程模式对该区5月份海陆风环流(最显著月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大尺度环流影响下海陆风变化的多样性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海陆风的年变化、参数化的改进以及陆风环流的展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全球表面水温的年际变化
于惠苓, 蒲书箴
1988, 10(6): 687-694.
摘要:
本文利用后延相关法、频率响应函数和凝聚函数计算并分析了COADS(综合海洋、大气)数据库(1948—1979年)的表面水温资料,探讨了全球表面水温的年际变化及其与东太平洋冷水域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的表面水温与东太平洋的表面水温相关性最好,那里的水温变化与东太平洋冷水域的表面水温变化之间的凝聚性最高,而热带西太平洋则与热带东太平洋的变化恰好相反,但是印度洋表面水温年际变化的振幅远远小于东太平洋的振幅,在高凝聚的频率域内,两者相比的增益因子约为3.5倍左右,相角因子约为4个月,为了解释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台风中位涡收支的诊断研究
江敦春
1988, 10(6): 764-771.
摘要:
许多天气分析专家指出,台风发生发展需要有暖的洋面、弱的风速垂直切变和对流层低层的初始涡旋(低压)[1,2],在动力学研究中,柳井曾指出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对台风发生发展起有重要作用[3],Charney和Eliassen又进一步提出低层辐合和Ekman-CISK理论,这是目前对台风发生发展机制最好的物理解释.
海洋化学
厦门港、九龙江口海洋微表层营养盐、有机物、微量金属分布特征初探
洪华生, 林杰
1988, 10(6): 695-703.
摘要:
本研究表明,在厦门港、九龙江口海区海-气界面微表层中营养盐(NO2-、NO3-、PO43-)、悬浮颗粒、有机物(POC、PON、DOC)、微量金属(Cu、Ni.Cd)发生富集,平均富集系数([Xt]微表层)/[Xt]15cm深度)大多数在1.0—2.0范围之内.所测定组分主要以溶解态富集为主.溶解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的富集可引起其他组分总量和形态分布的变化,各组分的浓度、形态分布及其在微表层的富集系数与站位分布不呈规律性变化,而和采样现场海况密切相关,表明海区微表层的复杂和初态变化的特征.
浙江近海沉积物中的氨基酸
卢冰, 龚敏, 唐运千
1988, 10(6): 704-71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来自浙江近海沉积物中的氨基酸随沉积物深度变化的特征,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氨基酸组分垂直分布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氨基酸各组分的含量之间有着某种确定的关系,研究还表明,富里酸中氨基酸的含量远大于腐植酸.
海洋地质、地貌
黄河口海港冲淤变化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耿秀山, 张耆年, 傅命佐, 李培英, 徐孝诗
1988, 10(6): 712-719.
摘要:
本文通过黄河口海港地形对比分析和定量计算,获得了黄河口迁离港区附近8年后的泥沙侵蚀与淤积重量、净余侵蚀重量(港区泥沙向外输出大于向内输入),蚀淤厚度、侵蚀与淤积速率等工程指标,并圈定了适于建港的侵蚀地貌单元,评价并预测了未来港池的使用价值,从而为黄河口海港的设置和工程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在大河口建港选址与未来预测开拓了动力地貌学研究的新方向.
中太平洋海盆锰结核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梁居廷
1988, 10(6): 720-728.
摘要:
并非所有大洋锰结核都具有开采价值,不同海区、不同类型的锰结核,其含矿性大不相同.本文根据中平洋海盆181个站位的锰结核样品化学分析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通过概率统计和相关分析,讨论了锰结核中金属元素Mn、Fe、Cu、Co、Ni、Pb、Zn的概率分布和各元素的相关关系以及Mn/Fe比率的变化规律等地球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锰结核的含矿性地球化学标志和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资料分析表明,Mn/Fe比率参数可作为锰结核含矿性的地球化学标志,锰结核含矿物质的来源随赋存状况不同而不同.
九龙江口厦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人为增量的测定
吴瑜端, 林月玲
1988, 10(6): 772-777.
摘要:
对沉积物的研究已得出普遍的结论:人类活动排放到天然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常以相当不稳定的化学形式—非晶格相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由于重金属在沉积物/水界面存在着大的浓度梯度,当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弱结合态的金属会再度释放进入水体引起水体的二次污染.
海洋生物、水产
59Fe在海洋小生境中的行为
蔡福龙, 陈英, 许丕安, 邱曼华, 黄凌毅
1988, 10(6): 729-734.
摘要:
本文研究了人工小生境中59Fe在海水,底质与海洋生物间的转移以及在藻类,罗非鱼、对虾、毛蚶等生物体内的积累、分布和代谢.结果表明,59Fe在海水中主要是以颗粒形式存在,悬浮物对它有高的浓集系数,底质、藻类对59Fe的浓集作用,24 h内达到动态平衡.罗非鱼和毛蚶的肠道、消化腺及对虾的内脏等组织器官对59Fe的浓集系数很高,但排出也很快,是59Fe在这些生物体中代谢的紧要器官.59Fe在生化物质里的分布就总量看,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其次是DNA,就结合能力而言,DNA大于蛋白质,而有机酸均为最少.
三种海洋浮游甲壳动物Tm的研究
苏永全, 肖景霖
1988, 10(6): 735-742.
摘要:
纯化三次的日本毛虾、中国毛虾和中华假磷虾的Tm含量分别占其干重的0.86%,0.87%,和0.70%;SDS-PAGE测定两种毛虾Tm亚基分子量约3.3—3.6×104,磷虾的约3.2—3.5×104;等电聚焦分析出此三种动物Tm的pI约为pH5.0,在pH4.8或7.2的镁溶液中,三种Tm均能形成针状晶体,透射电镜下可见到约39nm横纹周期及若干细节;三种Tm均含有Glu,Asp、Lys、His,Arg、Ser、Thr、Gly、Ala、(Cys)2、Val、Met、Ile、Leu、Tyr和Phe,但都未测出Pro和Trp;圆二色性测定指出,在远紫外区三种Tm均显示出峰型极为相似的典型α螺旋双负峰,峰极点分别落在222和208nm处,日本毛虾、中国毛虾和中华假磷虾Tm在208nm处的α螺旋度分别占整个肽链的76.6%,74.2%和61.6%.
梭鱼鳃扫描电镜研究
王良臣, 郭叔华
1988, 10(6): 743-746.
摘要:
梭鱼鳃形态扫描电镜研究,记述了梭鱼鳃丝和鳃耙的形态结构,显示出许多持征:微凹、沟、微嵴、上皮孔和微齿,鳃耙表面电镜扫描,显示了许多有趣的持性,鳃耙表面的表皮细胞为六边形,呈现出珍奇的图案.
黄河口及邻近海区海洋生物中痕量金属
刘明星, 张首临, 李国基, 包万友, 顾宏堪
1988, 10(6): 778-786.
摘要:
黄河口是国内外著名的大江河口之一,河口及邻海有丰富的海产资源,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产基地之一,渤海湾内一些区域的生物痕量金属含量情况,已作了一些报道[1,2],但对黄河口附近海区,生物中的金属含量情况,尚不了解.作者于1984年4—5月及8月两个航次,采集了该区域约60种次的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多毛类.对体内的Zn,Cd,Pb及Cu进行了测定,还测定了部分鱼类鳞、胃、鳃、肝等10种组织中的含量.
海洋工程
不规则波作用下圆柱墩群上的波浪力
邱大洪, 王永学
1988, 10(6): 747-756.
摘要:
本文用谱分析方法计算了不规则波作用下圆柱墩群上的波浪力,给出了理论的群墩影响系数,文中对二个墩、三个墩,四个墩的情况分别用P-M谱与Bretshneider谱作了计算,并与规则波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不规则方法得到的群墩影响系数随着墩间距的增加很快地就接近于弧立墩的情况.一般说来,当墩间距与墩径的比值大于4时,就可以不考虑群墩的相互影响.
水面油膜微波辐射特性实验室测量与物理机制研究
郑全安, 孙元福, 逄爱梅, 张东
1988, 10(6): 757-763.
摘要:
为了实现海面油溢量定量测定,必须对油膜的微波发射特性进行仔细测量与深入研究,以便为传感器设计和遥感资料解译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与函数关系,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灰体室”测量法测试了国产原油、燃料油和食用植物油的微波发射率随油膜厚度变化的曲线(或称发射率/油膜厚度谱),并对这种曲线反映出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理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