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2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引入差比关系法分析西北太平洋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
刘克修, 马继瑞, 韩桂军, 范振华, 许崇金
2002, 24(4): 1-10.
摘要:
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数据信息中存在周期成分混淆问题.对其中的一类混淆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混淆的分潮进行分离.卫星轨道交叉点资料包括升轨和降轨资料,资料量比沿轨点资料多1倍,经分析发现:在已有为期6a多的观测资料时间序列中,在沿轨处混淆的分潮如K1和SSA在交叉点处不再混淆,可以直接分离.因此首先对交叉点资料进行调和分析.然后由交叉点的分析结果得到分潮间的差比关系,处理到相近的沿轨点处,从而得到沿轨点的调和常数.用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区6a多的T/P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并与沿岸及岛屿验潮站资料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较满意.
南大洋凯尔盖朗海台区的流场结构及季节变化
史久新, 乐肯堂, 崔秉昊
2002, 24(4): 11-22.
摘要:
利用冰-海耦合等密面模式模拟了南大洋凯尔盖朗海台区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海区的南极绕极流具有非常显着的条带状分布和非纬向性特征.南极绕极流流经凯尔盖朗海台时,在海台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其南部的一个分支贴近南极大陆,与西向的陆坡流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海台以北的南极绕极流的变化以年周期为主,海台以南的变化以半年周期为主,其时间变化规律与这里的风应力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一个东海嵌套网格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制与应用
于福江, 张占海
2002, 24(4): 23-33.
摘要:
建立了一个覆盖东海的两重嵌套网格高分辨率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粗、细网格模式分辨率分别为6'和2'.两套网格的嵌套采用单向松弛套网格技术,即在细网格的内边界附近建立了一个“过渡区”,对预报的物理量进行松弛,使粗、细网格模式变量逐步过渡,避免了边界附近寄生波的产生,从而增加了模式的稳定性.利用该模式,对显着影响东中国海地区的6次风暴潮过程进行了后报和预报试验.与观测资料比较,数值结果令人满意.
长江河口淡水端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量
傅瑞标, 沈焕庭
2002, 24(4): 34-43.
摘要:
1998年2和9月在长江河口淡水端连续观测了DIN(NO3-,NO2-,NH4+),PO43-,流速和流向.结果表明,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的时空变化较复杂;1998年2月NO3-,NO2-,NH4+和PO43-的月通量分别为168241,974.4,19335和2648t,9月的月通量分别为905678,8317,5797和6281t;1998年NO3-,NO2-,NH4+和PO43-年通量分别为497.1×104,3.911×104,10.22×104和4.155×104t.
南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态Cu, Pb, Zn, Cd
霍文冕, 暨卫东, 许昆灿
2002, 24(4): 44-50.
摘要:
于1998年“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外业工作期间在南海的各个站位,按照严格的防沾污措施采集了106个表层海水样品.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的痕量重金属Cu,Pb,Zn,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测得各重金属的平均值如下:Cu 0.100 μg/dm3,Pb 0.060μg/dm3,Zn 0.086 μg/dm3,Cd 0.007μg/dm3,接近世界大洋水的浓度水平.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海区周边含量高于中央,浓度有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夏季相关性优于冬季,Cu与Cd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首次在南海表层水发现Cu,Cd与营养盐的相关关系.将重金属浓度值作数理统计分析,得到它们在南海的基线值.
长江口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蒋国俊, 姚炎明, 唐子文
2002, 24(4): 51-57.
摘要:
根据静水和动水条件下的细颗粒泥沙沉降试验结果,应用灰色模型分析中的关联度分析理论,分析了影响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主要因素.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指出,影响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温、沉降历时、盐度、粒度、含沙量和流速,其中盐度和粒度是阈值型影响因素,沉降历时、含沙量和流速是连续型影响因素,水温是具有阈值型和连续型双重特性的影响因素.只要阈值型影响因素达到或超过了阈值,细颗粒泥沙就发生絮凝作用,因素值的变化对沉降强度影响不大.连续型影响因素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是连续的,它们不仅影响絮凝作用发生,而且影响絮凝沉降强度.
对我国沿海全新世海面变化研究的讨论
薛春汀
2002, 24(4): 58-67.
摘要:
距今6 000a的高海面及其后海面波动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对渤海西岸贝壳堤、华南海岸海滩岩和珊瑚礁、天津市宁河县俵口牡蛎礁剖面和江苏北部建湖县庆丰剖面的研究,然而这些资料无法证明高海面和海面波动,因为珊瑚礁、牡蛎礁、贝壳堤、海滩岩和潮滩沉积物都不能提供古海平面的精确信息.
中国开辟区多金属结核覆盖率分布特征
包更生, 王洪法, 申屠海港, 吕文正
2002, 24(4): 68-75.
摘要:
利用深拖系统多金属结核光学图像所计算的覆盖率数据,在对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东、西区多金属结核覆盖率大小分相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相覆盖率的连续分布总长度、平均连续分布长度和相与相之间的过渡变化,表明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区与西区之间结核覆盖率连续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
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模型
张勇, 杨作升, 刘展, 崔兆国
2002, 24(4): 76-81.
摘要:
以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模型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海洋地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组织方法,包括数据分类、分层方案、命名及编码规则、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置基础表,解决了系统中说明性信息难以代码化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数据模型.
大型多管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
罗文新, 张军, 杨海杰, 谢小燕, 覃映雪, 逄淑强, 李少菁, 夏宁邵
2002, 24(4): 82-91.
摘要:
采用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厦门水域的大型多管水母中分离到了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xm,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gfpxmDNA序列编码区长为1042bp,包含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cDNA编码区全长为717bp.gfpxmcDNA与已知野生型Aeqgfp 10cDNA长度一致,核苷酸同源性为81.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238个氨基酸,与AeqGFP10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3.6%.将gfpxm克隆至pTO-T7表达载体,GFPxm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50%左右.荧光性质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GFPxm蛋白的激发峰为476nm,发射峰为496nm,荧光量子产率为1. GFPxm蛋白的荧光很稳定,对热、碱性、变性剂和盐等有较强抗性.
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斜坡式建筑物护面块体的稳定性
俞聿修, 柳淑学, 朱传华
2002, 24(4): 92-104.
摘要:
试验研究了扭工字块体、钩连块体、四脚空心方块和块石等四种护面块体在五种波向角(0°,15°,30°,45°和60°)的斜向波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的稳定性,给出了四种护面块体稳定重量的实用计算方法.
不完全立波的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拟
李炎保, 黄凌燕, 谷汉斌
2002, 24(4): 105-110.
摘要:
利用二维数值波浪水槽研究波浪在防波堤前的运动状态.模型选用Navier-Stokes方程作为基本方程,以有限元法对基本方程进行离散.以直立堤前完全立波和越浪条件的不完全立波、斜坡堤前的不完全立波等典型情况的模拟为基础,组合这些典型情况模拟削角堤前不完全立波运动,探讨其堤前波面、波节点及波腹点位置、波压力等特性变化.
研究报道
1997~1998年热带太平洋海面变化
仉天宇, 孙元福, 赵进平, 申辉, 逄爱梅
2002, 24(4): 111-117.
摘要:
在1997~1998年度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整个地球几乎都受到它的巨大影响,其中比较直接的影响有: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北部发生特大旱灾,秘鲁的洪水灾害,印度尼西亚不断发生的森林大火,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方面的影响就更为广泛,由于大气和海水的异常,渔业和农业受到极大的损害,鉴于厄尔尼诺引起的大量的自然灾害,引起许多国家的经济动荡,从而造成间接损失的数目更加庞大.用高精度雷达高度计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监测,从热带海面高度异常场可以生动的演示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和消衰的过程[1,2].
一种实用的二类水体Sea WiFS资料大气校正方法
韦钧, 陈楚群, 施平
2002, 24(4): 118-126.
摘要:
SeaWiFS是美国NASA于1997年8月发射的“海视宽视野传感器”(sea-viewing wide-field-of-viewsensor,简称SeaWiFS[1]),专门用于海洋水色遥感,代表了当今水色遥感的最高水平.SeaWiFS提供了8个波段的辐射值(412,443,490,510,555,670,765,865nm),1~6波段波带宽度为20nm,7和8波段波带宽度为40nm.
福建省近岸港湾沉积物质量状况
王宪, 李文权, 张钒
2002, 24(4): 127-131.
摘要: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位于23°37'~27°10'N,117°11'~120°26'E之间.海域面积为13.6×104km2.其陆岸线总长为3324km.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海岸线曲折多弯,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其港湾沿岸均是福建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地区,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龙头产业所在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福建省经济突飞猛进,港口建设、海水养殖等经济迅速发展,港湾的沉积物污染状况日趋变得突出.
温度逆境处理提高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EPA含量的研究
杨官品, 张继民, 魏东, 张学成
2002, 24(4): 132-135.
摘要: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发育必需脂肪酸之一.富含EPA鲜活微藻、干燥微藻和冷冻微藻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重要的饵料[1].同时,EPA还能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1~3].由于EPA含量是饵料藻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种选育、生态调控等提高EPA含量的措施均能提高微藻饵料价值.低温能提高微藻脂肪酸不饱和度,以维持生物膜流动性,抵抗低温伤害[4].另外,我们推测长链脂肪酸有可能提高微藻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海水养殖鱼类寄生新本尼登虫的RAPD分析
张纹, 王军, 苏永全, 全成干, 周化民, 杨文川
2002, 24(4): 136-140.
摘要:
近年来福建、广东等水产养殖海区频频暴发急性寄生虫流行病,调研和相关研究表明梅氏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melleni,MacCallum,1927)是其主要病源.该虫分布广泛,寄主特异性低,在多种鱼类上均可寄生,致病力强[1],常引发鱼类严重感染和并发感染,甚至导致严重的死亡,影响着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迄今为止,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入手,研究本尼登虫的遗传变异、分子分类等尚未见报道.
栉孔扇贝体内类支原体样生物的分离纯化
李登峰, 吴信忠
2002, 24(4): 141-144.
摘要: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北方诸省传统的一种养殖贝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海域养殖的栉孔扇贝灾难性的死亡事件屡有发生,1997年最甚.该贝一般呈现两个死亡高峰期:其一为春季(3~5月)死亡,在有些海区死亡率达50%以上;其二为夏季高温期(6~9月)死亡,一般在持续27℃以上高温天气(如在8月)死亡尤为严重,此期内死亡率高达80%以上,甚至有的海区100%死亡[1]1).
栉孔扇贝体内寄生的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
李登峰, 孙敬锋, 吴信忠
2002, 24(4): 145-148.
摘要: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传统海水养殖贝种,养殖范围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沿岸的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但是,近年来因病害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扇贝大规模死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进行多年,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病原感染实验及病原分离纯化等研究初步认为类立克次体是扇贝(包括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病原生物[1~4].在用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时发现一种具囊膜的病毒粒子,本文首次报道栉孔扇贝体内该球形病毒纯化的形态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