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第14卷 第5期
1992, 14(5): 1-7.
摘要:
LAGFD-WAM型海浪数值模式是一种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式的物理模型,给出了能谱平衡方程、复杂特征线方程、各种源函数,以及物理空间和相空间的边界条件.
LAGFD-WAM型海浪数值模式是一种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式的物理模型,给出了能谱平衡方程、复杂特征线方程、各种源函数,以及物理空间和相空间的边界条件.
1992, 14(5): 8-14.
摘要:
本文将自由陆架波理论用于东海沿岸陆架的实际情况,以分析陆架波与黑潮的联系.结果表明,低频陆架波自北向南运动,其相速度正比于黑潮的流速,黑潮的最大流速位于陆缘处.分析解的形式还表明,陆架海域呈现带状结构的水文特征,由陆架波在陆缘处引起的垂直于岸线的水平运动可能是产生黑潮流轴波状花纹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自由陆架波理论用于东海沿岸陆架的实际情况,以分析陆架波与黑潮的联系.结果表明,低频陆架波自北向南运动,其相速度正比于黑潮的流速,黑潮的最大流速位于陆缘处.分析解的形式还表明,陆架海域呈现带状结构的水文特征,由陆架波在陆缘处引起的垂直于岸线的水平运动可能是产生黑潮流轴波状花纹的原因之一.
1992, 14(5): 15-25.
摘要:
本文采用动力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广西沿海台风暴潮数值模式,模拟了8次不同程度袭击广西沿海的台风暴潮过程,模拟效果较好,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台风各要素的反应属中性偏上,符合预报技术对敏感度的要求.
本文采用动力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广西沿海台风暴潮数值模式,模拟了8次不同程度袭击广西沿海的台风暴潮过程,模拟效果较好,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台风各要素的反应属中性偏上,符合预报技术对敏感度的要求.
1992, 14(5): 26-33.
摘要:
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大亚湾水温波动分析,指出了存在于海域内水温变化的显著波动周期,夏季的波动特点以及气温和上层水温的关系,并做若干讨论.
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大亚湾水温波动分析,指出了存在于海域内水温变化的显著波动周期,夏季的波动特点以及气温和上层水温的关系,并做若干讨论.
1992, 14(5): 34-44.
摘要:
本文采用随机格林函数方法求解了电磁场随机波动方程,给出了具有倾斜表面含气泡海浪的体散射系数表达式,并且指出,当电磁波近垂直入射时,只应用面散射模型是不充分的,必须考虑体散射效应.同时讨论了当入射角在20°~30°之间体散射系数与面散射系数的加权对接问题,给出了完整的海面散射系数计算过程.
本文采用随机格林函数方法求解了电磁场随机波动方程,给出了具有倾斜表面含气泡海浪的体散射系数表达式,并且指出,当电磁波近垂直入射时,只应用面散射模型是不充分的,必须考虑体散射效应.同时讨论了当入射角在20°~30°之间体散射系数与面散射系数的加权对接问题,给出了完整的海面散射系数计算过程.
1992, 14(5): 45-51.
摘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汛期降水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RPCA),将我国汛期降水分成几种典型结构然后考虑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黄河流域中部、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降水的相关.分析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黄河流域、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降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埃尔尼诺开始的经度位置对埃尔尼诺年后一年我国黄河流域中部、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降水有很重要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我国汛期降水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RPCA),将我国汛期降水分成几种典型结构然后考虑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黄河流域中部、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降水的相关.分析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黄河流域、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降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埃尔尼诺开始的经度位置对埃尔尼诺年后一年我国黄河流域中部、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降水有很重要的关系.
1992, 14(5): 52-61.
摘要:
本文在建立了一个含约化重力及包括海表温度变化的正压非线性海洋模式的基础上,模拟了在年平均风应力作用下,海表温度及海流场的年平均状况,并做了热带太平洋对风应力突然加强的响应试验.西风增加区域分6.8°N~6.8°S间的整个赤道太平洋和西赤道太平洋二种情况.在这二种情况下,都能产生东太平洋的正海温距平和西太平洋的负海温距平,且正海温距平向东移动,与实际的EI Nino现象相似,并就海洋中Kelvin波和Rossby波的传播作了一些讨论. 此外,本文还试验了减弱的赤道太平洋东风恢复正常后,El Nino的衰减过程.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EI Nino衰减过程与观测到的现象比较类似.
本文在建立了一个含约化重力及包括海表温度变化的正压非线性海洋模式的基础上,模拟了在年平均风应力作用下,海表温度及海流场的年平均状况,并做了热带太平洋对风应力突然加强的响应试验.西风增加区域分6.8°N~6.8°S间的整个赤道太平洋和西赤道太平洋二种情况.在这二种情况下,都能产生东太平洋的正海温距平和西太平洋的负海温距平,且正海温距平向东移动,与实际的EI Nino现象相似,并就海洋中Kelvin波和Rossby波的传播作了一些讨论. 此外,本文还试验了减弱的赤道太平洋东风恢复正常后,El Nino的衰减过程.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EI Nino衰减过程与观测到的现象比较类似.
1992, 14(5): 62-68.
摘要:
本文从电磁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出发,导出了适合我国北部海区一年生海冰的微波辐射遥感三层介质模式.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当微波波长为10cm时,相干模式在海冰厚度小于20 cm范围内、非相干模式在20~40 cm范围内分别给出较好的拟合结果.以这些理论模式为依据可建立海冰厚度的微波遥感反演软件.文中给出了利用这些理论模式和实测数据推算出的辽东湾不同类型海冰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其数值范围为(0.5~4.0)-j(0.07~0.19).
本文从电磁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出发,导出了适合我国北部海区一年生海冰的微波辐射遥感三层介质模式.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当微波波长为10cm时,相干模式在海冰厚度小于20 cm范围内、非相干模式在20~40 cm范围内分别给出较好的拟合结果.以这些理论模式为依据可建立海冰厚度的微波遥感反演软件.文中给出了利用这些理论模式和实测数据推算出的辽东湾不同类型海冰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其数值范围为(0.5~4.0)-j(0.07~0.19).
1992, 14(5): 122-128.
摘要:
根据结冰海区石油开采、港口建设、船舶航运、海冰监测预报等不断发展的需要,雷达测冰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当雷达天线旋转一周时,雷达海冰图像记录仪将根据需要以0.1、0.2、0.5、1.0μs的采样速率分别进行工作[1].通过计算机终端可分别显示出1.5、3.0、6.0、12.0、24.0 n mile等雷达测冰16等级假彩色幅度分层分布图及地物图,并对海冰冰型分类、冰厚度(散射强度)、冰量计算、冰覆盖范围等作出定量处理[2],在30 min内给出雷达测冰数值图.从1987~1988和1988~1989年两个冬季的现场观测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根据结冰海区石油开采、港口建设、船舶航运、海冰监测预报等不断发展的需要,雷达测冰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当雷达天线旋转一周时,雷达海冰图像记录仪将根据需要以0.1、0.2、0.5、1.0μs的采样速率分别进行工作[1].通过计算机终端可分别显示出1.5、3.0、6.0、12.0、24.0 n mile等雷达测冰16等级假彩色幅度分层分布图及地物图,并对海冰冰型分类、冰厚度(散射强度)、冰量计算、冰覆盖范围等作出定量处理[2],在30 min内给出雷达测冰数值图.从1987~1988和1988~1989年两个冬季的现场观测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1992, 14(5): 129-134.
摘要:
海洋微波辐射计是用来测量海面油膜厚度及其他海水环境参数的仪器,它的性能与其安装在船舶上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
海洋微波辐射计是用来测量海面油膜厚度及其他海水环境参数的仪器,它的性能与其安装在船舶上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
1992, 14(5): 69-74.
摘要:
本文对杭州湾及邻近陆架沉积积物中P、C、N、Fe、Mn、Ca、Mg、Al和Si等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指出了作为开放型(喇叭型)海湾的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因子分析提供的信息表明,元素主要受4个因素(生物作用、粘土吸附、陆源排水和沿岸岩石风化)控制.
本文对杭州湾及邻近陆架沉积积物中P、C、N、Fe、Mn、Ca、Mg、Al和Si等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指出了作为开放型(喇叭型)海湾的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因子分析提供的信息表明,元素主要受4个因素(生物作用、粘土吸附、陆源排水和沿岸岩石风化)控制.
1992, 14(5): 135-141.
摘要: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浓度一般为0.5~2(×10-6),只是海水中无机物的1/105,此外尚有更少的固体粒状有机物.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量虽然不大,但在许多场合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液-固界面相互作用中可能起关键作用[1].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能显著地吸附有机物,并且在吸附有机物后使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吸附的有机物对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和天然颗粒物的凝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有机物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浓度一般为0.5~2(×10-6),只是海水中无机物的1/105,此外尚有更少的固体粒状有机物.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量虽然不大,但在许多场合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液-固界面相互作用中可能起关键作用[1].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能显著地吸附有机物,并且在吸附有机物后使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吸附的有机物对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和天然颗粒物的凝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有机物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1992, 14(5): 75-85.
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东海各个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磁源重力异常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对比差异,揭示了各个地质构造区域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浙江岸外的部分区域和杭州湾外的舟东隆起的广大区域深部基底具有老的地质构造格局,在这些区域中推测有相当厚度的前新生界存在,当为东海前新生界找油气资源的新前景区. 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向西俯冲,不仅导致了冲绳海槽的居里面和上地幔抬升,而且它还向西扩展到陆架边缘的五岛列岛-钓鱼岛带的南段和陆架盆地东南部的广大区域.
本文着重探讨了东海各个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磁源重力异常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对比差异,揭示了各个地质构造区域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浙江岸外的部分区域和杭州湾外的舟东隆起的广大区域深部基底具有老的地质构造格局,在这些区域中推测有相当厚度的前新生界存在,当为东海前新生界找油气资源的新前景区. 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向西俯冲,不仅导致了冲绳海槽的居里面和上地幔抬升,而且它还向西扩展到陆架边缘的五岛列岛-钓鱼岛带的南段和陆架盆地东南部的广大区域.
1992, 14(5): 86-94.
摘要:
处于垂向旋转应力场作用下的马里亚纳岛弧系发生了垂向旋转运动,岛弧表面张裂而一分为二,形成东海脊和西海脊.东海脊的旋张掀斜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岛弧向海沟轴方向不断迁移、沉降,同时导致马里亚纳海槽形成. 马里亚纳海槽新月形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沟-弧系水平方向的差异性运动和岛弧系向东的差异性旋张掀斜运动所致.马里亚纳海槽实质上是岛弧系中发育的负向构造,始终属岛弧系的一部分.
处于垂向旋转应力场作用下的马里亚纳岛弧系发生了垂向旋转运动,岛弧表面张裂而一分为二,形成东海脊和西海脊.东海脊的旋张掀斜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岛弧向海沟轴方向不断迁移、沉降,同时导致马里亚纳海槽形成. 马里亚纳海槽新月形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沟-弧系水平方向的差异性运动和岛弧系向东的差异性旋张掀斜运动所致.马里亚纳海槽实质上是岛弧系中发育的负向构造,始终属岛弧系的一部分.
1992, 14(5): 142-147.
摘要:
分析样品来自我所叶德赞同志于1981年底参加澳大利亚第一次南大洋地球科学考察时,由美国维吉利亚大学潜水员在水深26m处湖底采集的稠密胶絮体中提取的.本文根据考察者现场观察搜集的第一性资料和室内一系列综合分析结果写成. 近年来,研究粘土矿物结合陆地的地质状况和地貌来探索粘土矿物的形成和转化的报道甚多,但有关冰川-水化学环境下粘土矿物的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迄今国内尚无报道本文以万达湖粘土矿物演化特征为例,探讨了该区埃洛石形成机制与冰川-水化学沉积环境的关系.这对于阐明极地粘土矿物特征和南极独特地球化学状况有重要意义.
分析样品来自我所叶德赞同志于1981年底参加澳大利亚第一次南大洋地球科学考察时,由美国维吉利亚大学潜水员在水深26m处湖底采集的稠密胶絮体中提取的.本文根据考察者现场观察搜集的第一性资料和室内一系列综合分析结果写成. 近年来,研究粘土矿物结合陆地的地质状况和地貌来探索粘土矿物的形成和转化的报道甚多,但有关冰川-水化学环境下粘土矿物的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迄今国内尚无报道本文以万达湖粘土矿物演化特征为例,探讨了该区埃洛石形成机制与冰川-水化学沉积环境的关系.这对于阐明极地粘土矿物特征和南极独特地球化学状况有重要意义.
1992, 14(5): 95-100.
摘要: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fucata)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进行了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属的双管阔沙蚕和褐片阔沙蚕及日本刺沙蚕和琥珀刺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可以互相诱导异性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naptial dance)和释放配子;雌性或雄性的多齿围沙蚕、雄性的绿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体腔液分别可以诱导异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发生婚舞并释放配子;但雌性或雄性褐片阔沙蚕、雄性的日本利沙蚕、琥珀刺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却不能诱导异性多齿围沙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或释放配子.不过,雌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的体腔液能引起雄性多齿围沙蚕异沙蚕体脑电活性的增强.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fucata)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进行了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属的双管阔沙蚕和褐片阔沙蚕及日本刺沙蚕和琥珀刺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可以互相诱导异性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naptial dance)和释放配子;雌性或雄性的多齿围沙蚕、雄性的绿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体腔液分别可以诱导异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发生婚舞并释放配子;但雌性或雄性褐片阔沙蚕、雄性的日本利沙蚕、琥珀刺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却不能诱导异性多齿围沙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或释放配子.不过,雌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的体腔液能引起雄性多齿围沙蚕异沙蚕体脑电活性的增强.
1992, 14(5): 101-106.
摘要:
本文记述黑潮源地浮游介形类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3个纵行量值带,并分析介形类的生态类群以及介形类的分布与黑潮暖流、明达瑙海流、南太平洋中层水、菲律宾海沟和深层上升流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此外,还讨论了黑潮对台湾海峡中线以西海域浮游介形类分布的影响.
本文记述黑潮源地浮游介形类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3个纵行量值带,并分析介形类的生态类群以及介形类的分布与黑潮暖流、明达瑙海流、南太平洋中层水、菲律宾海沟和深层上升流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此外,还讨论了黑潮对台湾海峡中线以西海域浮游介形类分布的影响.
1992, 14(5): 107-11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加拿大Saanich内湾进行的小型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中,观测了在低光照下Enersperse 700分散剂分散中国胜利原油的微生物降解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原油作为微生物的基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油浓度与菌数有正的相关性;氮和磷在微生物降解原油污染物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营养盐实验桶菌数高,分散原油降解速度也较快;在添加原油的实验桶原油降解过程,营养盐同时被消耗,而未添加原油的对照桶,营养盐保持不变.
本文介绍了在加拿大Saanich内湾进行的小型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中,观测了在低光照下Enersperse 700分散剂分散中国胜利原油的微生物降解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原油作为微生物的基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油浓度与菌数有正的相关性;氮和磷在微生物降解原油污染物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营养盐实验桶菌数高,分散原油降解速度也较快;在添加原油的实验桶原油降解过程,营养盐同时被消耗,而未添加原油的对照桶,营养盐保持不变.
1992, 14(5): 112-121.
摘要:
用葡聚糖凝胶G-75和羧甲基纤维素CM52柱层析,自北部湾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粗毒分离出7种毒素,分别命名为平颏海蛇毒素Ⅰ、Ⅱ、Ⅲ、Ⅳ、Ⅴ、Ⅵ和Ⅶ.这些毒素对每千克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1.82×10-7、0.66×10-7、0.40×10-7、0.67×10-7、0.47×10-7、1.46×10-7和0.70×10-7kg.凝胶柱等电聚焦测定其pI分别为9.74、10.1、9.84、9.70、9.59、9.63和9.52.凝胶过滤测定的分子量分别为6 839、6 777、8 239、8 366、6 372、7 501和6 551,氨基酸组成计算毒素Ⅰ、Ⅲ、Ⅴ和Ⅵ的分子量分别为7 033、7 525、6 929和7 037.每种毒素在280nm波长处均有典型的蛋白吸收峰,其消光系数分别为2.136、2.076、0.986、1.726、1.130、1.786和1.342.毒素Ⅰ、Ⅲ、Ⅴ和Ⅵ分别由65、67、61和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7种毒素都是未曾被研究过的.
用葡聚糖凝胶G-75和羧甲基纤维素CM52柱层析,自北部湾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粗毒分离出7种毒素,分别命名为平颏海蛇毒素Ⅰ、Ⅱ、Ⅲ、Ⅳ、Ⅴ、Ⅵ和Ⅶ.这些毒素对每千克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1.82×10-7、0.66×10-7、0.40×10-7、0.67×10-7、0.47×10-7、1.46×10-7和0.70×10-7kg.凝胶柱等电聚焦测定其pI分别为9.74、10.1、9.84、9.70、9.59、9.63和9.52.凝胶过滤测定的分子量分别为6 839、6 777、8 239、8 366、6 372、7 501和6 551,氨基酸组成计算毒素Ⅰ、Ⅲ、Ⅴ和Ⅵ的分子量分别为7 033、7 525、6 929和7 037.每种毒素在280nm波长处均有典型的蛋白吸收峰,其消光系数分别为2.136、2.076、0.986、1.726、1.130、1.786和1.342.毒素Ⅰ、Ⅲ、Ⅴ和Ⅵ分别由65、67、61和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7种毒素都是未曾被研究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