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13卷 第1期
1991, 13(1): 1-12.
摘要:
本文利用谱方法分析了杭州湾海区1973-1974年冬夏季水位低频波动的特征.所建立的复谱响应模式,基本上能将影响湾内水位波动的各动力因素及其贡献大小有效地分离开来.结果表明,沿岸风的Ekman输运效应对湾内水位波动的影响比当地风摩擦作用更为重要,陆架自由波动的影响效应亦明显存在.此外,一个近似估算还表明,湾内0.4cpd的水位波动特别明显,可能与黄、渤海海湾的共振有关.
本文利用谱方法分析了杭州湾海区1973-1974年冬夏季水位低频波动的特征.所建立的复谱响应模式,基本上能将影响湾内水位波动的各动力因素及其贡献大小有效地分离开来.结果表明,沿岸风的Ekman输运效应对湾内水位波动的影响比当地风摩擦作用更为重要,陆架自由波动的影响效应亦明显存在.此外,一个近似估算还表明,湾内0.4cpd的水位波动特别明显,可能与黄、渤海海湾的共振有关.
1991, 13(1): 13-25.
摘要:
本文利用1987年1-2月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设得兰群岛邻近海域获得的STD资料,详细阐述了群岛以北海域中的一条海洋峰——大陆水边界(CWB)在表层、次表层和深层的表观特征,并给出了测区表面的地转流分布,计算了斜压变形半径Rbc.作者认为这里沿锋向海流处于地转平衡状态,且锋主要由边界流的作用所致.CWB的沿锋尺度约360km,平均宽度约30km.
本文利用1987年1-2月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设得兰群岛邻近海域获得的STD资料,详细阐述了群岛以北海域中的一条海洋峰——大陆水边界(CWB)在表层、次表层和深层的表观特征,并给出了测区表面的地转流分布,计算了斜压变形半径Rbc.作者认为这里沿锋向海流处于地转平衡状态,且锋主要由边界流的作用所致.CWB的沿锋尺度约360km,平均宽度约30km.
1991, 13(1): 16-34.
摘要:
本文根据1854-1978年COADS海温资料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进行了研究,补充了1979-1987年资料,共确定出31个埃尔尼诺事件及24个反埃尔尼诺事件,并与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同时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埃尔尼诺或反埃尔尼诺事件,正或负距平开始于上半年(1-6月),第二类事件开始于下半年(7-12月),1982-1983年及1986-1987年两个埃尔尼诺事件均属第二类.第二类埃尔尼诺事件的正距平区常自西向东传播,与第一类的自东向西传播不同.
本文根据1854-1978年COADS海温资料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进行了研究,补充了1979-1987年资料,共确定出31个埃尔尼诺事件及24个反埃尔尼诺事件,并与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同时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埃尔尼诺或反埃尔尼诺事件,正或负距平开始于上半年(1-6月),第二类事件开始于下半年(7-12月),1982-1983年及1986-1987年两个埃尔尼诺事件均属第二类.第二类埃尔尼诺事件的正距平区常自西向东传播,与第一类的自东向西传播不同.
1991, 13(1): 35-42.
摘要:
本文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了热带海洋、大气中非线性波动及其正压稳定性,得到了不同频率的非线性波动稳定性与大气、海洋中基本流动及其基本流动的水平切变之间的关系.
本文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了热带海洋、大气中非线性波动及其正压稳定性,得到了不同频率的非线性波动稳定性与大气、海洋中基本流动及其基本流动的水平切变之间的关系.
1991, 13(1): 43-50.
摘要:
本文利用Sawyer-Eliassen急流-锋面型非地转次级环流流函数方程,对中国东部一次入海气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诊断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出:(1)中纬度入海气旋发展过程中非地转次级环流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2)潜热释放是产生非地转次级环流的主要因子,对中纬度入海气旋的发展加深有重要作用.(3)积云混合强迫中,积云热量混合起主要作用.(4)海温异常不仅通过海洋感热通量,而且通过潜热释放和地转形变等因子影响气旋系统及其次级环流的发展.海温水平梯度及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对气旋暖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Sawyer-Eliassen急流-锋面型非地转次级环流流函数方程,对中国东部一次入海气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诊断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出:(1)中纬度入海气旋发展过程中非地转次级环流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2)潜热释放是产生非地转次级环流的主要因子,对中纬度入海气旋的发展加深有重要作用.(3)积云混合强迫中,积云热量混合起主要作用.(4)海温异常不仅通过海洋感热通量,而且通过潜热释放和地转形变等因子影响气旋系统及其次级环流的发展.海温水平梯度及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对气旋暖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
1991, 13(1): 51-59.
摘要:
本文以n-C17/n-C20、Pr/n-C20、n-C18/n-C20、Ph/n-C20为指标,用最大矩阵元模糊聚类法探讨了风化一个月的任丘原油和30#重柴油与其他常见的7种油间的油种鉴别问题,确定了4种石油烃为表征油种的风化指标,并对其风化指标建立了灰色风化模式GM(1,1).研究结果表明,GM(1,1)风化模式的精度优于指数回归法,可用于一个月内的海面石油烃风化的预测.
本文以n-C17/n-C20、Pr/n-C20、n-C18/n-C20、Ph/n-C20为指标,用最大矩阵元模糊聚类法探讨了风化一个月的任丘原油和30#重柴油与其他常见的7种油间的油种鉴别问题,确定了4种石油烃为表征油种的风化指标,并对其风化指标建立了灰色风化模式GM(1,1).研究结果表明,GM(1,1)风化模式的精度优于指数回归法,可用于一个月内的海面石油烃风化的预测.
1991, 13(1): 60-67.
摘要:
采用因子设计和单纯形优化对反流动注射分析测定海水中的PO43和SiO32进行了条件优化选择.设计的分析线路可以实现PO43、SiO32连续测定.样品测定速度为30个/h.PO43的测定存在明显的盐效应.SiO32的测定没有盐效应.彼此之间的干扰可以忽略.对实际样品测定并与规范法对比,二者结果基本一致.
采用因子设计和单纯形优化对反流动注射分析测定海水中的PO43和SiO32进行了条件优化选择.设计的分析线路可以实现PO43、SiO32连续测定.样品测定速度为30个/h.PO43的测定存在明显的盐效应.SiO32的测定没有盐效应.彼此之间的干扰可以忽略.对实际样品测定并与规范法对比,二者结果基本一致.
1991, 13(1): 68-74.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联合分离测定沉积物中226Ra、210Pb和U、Th同位素的方法,讨论了这些核素之间的分离、纯化以及影响化学回收率的因素,报道了此法的一些应用.
本文建立了一个联合分离测定沉积物中226Ra、210Pb和U、Th同位素的方法,讨论了这些核素之间的分离、纯化以及影响化学回收率的因素,报道了此法的一些应用.
1991, 13(1): 75-81.
摘要: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测定了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的15个稀土元素和12个微量元素(其中U、Th、Sc采用化学法)的含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样品的分布由西向东,Li、Rb、Cu、Ni、V、Cr、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呈现由低变高、再由高变到低的峰形变化趋势,从属于元素的粒度控制规律;而Th、Sc、稀土等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单一变化趋势,表明这些元素可能主要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中.此外,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类似于陆壳物质,而在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上,海槽底部及东坡的样品呈现铈的明显亏损,反映了海水独特的稀土配分特点.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测定了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的15个稀土元素和12个微量元素(其中U、Th、Sc采用化学法)的含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样品的分布由西向东,Li、Rb、Cu、Ni、V、Cr、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呈现由低变高、再由高变到低的峰形变化趋势,从属于元素的粒度控制规律;而Th、Sc、稀土等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单一变化趋势,表明这些元素可能主要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中.此外,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类似于陆壳物质,而在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上,海槽底部及东坡的样品呈现铈的明显亏损,反映了海水独特的稀土配分特点.
1991, 13(1): 82-90.
摘要: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交叉谱分析方法对广东水东湾晏镜海滩剖面实测数据进行了地貌过程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提取了4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达90%.这4个主因子分别代表了碎波带的脊-沟过程、冲流带的滩肩过程、引起后滨面切割的侵蚀性裂流-滩角过程和造成上部滩面净侵蚀的潮汐过程.先前波况对海滩剖面的影响通过交叉谱分析表明,平均海面以上海滩单宽体积变化落后于波能变化1.6-3.4d.海滩剖面动态分析显示平均海面以下是净侵蚀场所,平均海面以上则处于动态平衡.海滩主状态目前为脊-沟或低潮台地的中间类型.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交叉谱分析方法对广东水东湾晏镜海滩剖面实测数据进行了地貌过程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提取了4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达90%.这4个主因子分别代表了碎波带的脊-沟过程、冲流带的滩肩过程、引起后滨面切割的侵蚀性裂流-滩角过程和造成上部滩面净侵蚀的潮汐过程.先前波况对海滩剖面的影响通过交叉谱分析表明,平均海面以上海滩单宽体积变化落后于波能变化1.6-3.4d.海滩剖面动态分析显示平均海面以下是净侵蚀场所,平均海面以上则处于动态平衡.海滩主状态目前为脊-沟或低潮台地的中间类型.
1991, 13(1): 114-120.
摘要:
通过对太平洋中部美拉尼西亚海盆中L1007和L1026两个沉积柱样的镁铝含量比m值(m=100×MgO/Al2O3)研究,证实了在深海沉积物中,m值的变化特征受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所制约.同时反映出深海沉积物的高m值与冰期相对应,而陆相沉积物的高m值与干燥气候相对应.
通过对太平洋中部美拉尼西亚海盆中L1007和L1026两个沉积柱样的镁铝含量比m值(m=100×MgO/Al2O3)研究,证实了在深海沉积物中,m值的变化特征受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所制约.同时反映出深海沉积物的高m值与冰期相对应,而陆相沉积物的高m值与干燥气候相对应.
1991, 13(1): 121-124.
摘要:
深海远洋矿产资源调查,需要有效的现场分析手段.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一种现代化的非破坏性多元素快速分析方法[1],由于该法所需样品制备手续简单,一般不进行化学处理(因而对环境无污染),甚至取样可不用称量,因而更适合在调查船上使用.本法采用粉末样品直接压片制样[2],标准化测量,用经验系数法和散射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在长时间的海上调查中,用一参比样品对测量进行监控并统计检验其测量精度.对所测元素,方法精度均小于1%.分析结果用化学方法检验并用美国锰结核标准样品对照,准确度可满足现场分析要求.
深海远洋矿产资源调查,需要有效的现场分析手段.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一种现代化的非破坏性多元素快速分析方法[1],由于该法所需样品制备手续简单,一般不进行化学处理(因而对环境无污染),甚至取样可不用称量,因而更适合在调查船上使用.本法采用粉末样品直接压片制样[2],标准化测量,用经验系数法和散射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在长时间的海上调查中,用一参比样品对测量进行监控并统计检验其测量精度.对所测元素,方法精度均小于1%.分析结果用化学方法检验并用美国锰结核标准样品对照,准确度可满足现场分析要求.
1991, 13(1): 91-95.
摘要:
本文研究几种化学毒物对泥蚶吸收45Ca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Pd,Cd,Hg等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对泥蚶的血液、软组织吸收45Ca有抑制作用,其中Cd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Cu和Hg.但这些金属元素对泥蚶外壳吸收45Ca的抑制作用不大.三种能量代谢抑制剂对泥蚶吸收45Ca的作用表明45Ca的吸收是主动传输过程.
本文研究几种化学毒物对泥蚶吸收45Ca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Pd,Cd,Hg等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对泥蚶的血液、软组织吸收45Ca有抑制作用,其中Cd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Cu和Hg.但这些金属元素对泥蚶外壳吸收45Ca的抑制作用不大.三种能量代谢抑制剂对泥蚶吸收45Ca的作用表明45Ca的吸收是主动传输过程.
1991, 13(1): 96-101.
摘要:
1987年1月-12月在大亚湾采集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样,测定厌氧亚硫酸还原菌的营养细胞和孢子的数量及季节变化规律,讨论了环境因子,水温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对其数量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厌氧正硫酸还原菌数量较低,提示该海湾受到的污染较少.
1987年1月-12月在大亚湾采集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样,测定厌氧亚硫酸还原菌的营养细胞和孢子的数量及季节变化规律,讨论了环境因子,水温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对其数量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厌氧正硫酸还原菌数量较低,提示该海湾受到的污染较少.
1991, 13(1): 102-113.
摘要:
本文根据1987年春季(3-5月)在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每三天一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处浮游植物在增殖季节的种类组成,细胞总量分布及其小间尺度的波动和优势种类、种属阶段性的更替等特征,并讨论了其时浮游植物分布与温盐、营养盐、降雨和浮游动物干重生物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本文根据1987年春季(3-5月)在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每三天一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处浮游植物在增殖季节的种类组成,细胞总量分布及其小间尺度的波动和优势种类、种属阶段性的更替等特征,并讨论了其时浮游植物分布与温盐、营养盐、降雨和浮游动物干重生物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1991, 13(1): 125-136.
摘要:
位于江苏北部的灌河口是淤泥质河口,潮流作用下的悬沙输送对河口河床演变有很大影响.为开发灌河口的航运资源,治理口门砂嘴,需建立河口的悬沙输送数学模型.淤泥质河口的悬沙输送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中需要复演在径流、潮流和沿岸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为此,既要准确地模拟河口区的流场,又要考虑到泥沙在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起动、悬浮和沉降过程.灌河口的口内段细长且弯曲,口外段开敞,口门处有砂嘴形成的水下浅滩.因此,模型包括的范围必须足够大,既要包括河口的口内段,以便模拟口内河势对口门砂嘴处水沙运动的影响,又要包括足够大的口外水域,以反映口外水域的真实流态.
位于江苏北部的灌河口是淤泥质河口,潮流作用下的悬沙输送对河口河床演变有很大影响.为开发灌河口的航运资源,治理口门砂嘴,需建立河口的悬沙输送数学模型.淤泥质河口的悬沙输送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中需要复演在径流、潮流和沿岸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为此,既要准确地模拟河口区的流场,又要考虑到泥沙在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起动、悬浮和沉降过程.灌河口的口内段细长且弯曲,口外段开敞,口门处有砂嘴形成的水下浅滩.因此,模型包括的范围必须足够大,既要包括河口的口内段,以便模拟口内河势对口门砂嘴处水沙运动的影响,又要包括足够大的口外水域,以反映口外水域的真实流态.
1991, 13(1): 137-144.
摘要:
波浪从深水传入浅水后,波面形状发生了变化,波峰变陡,波谷变平,呈现出非线性波的特征,当波长与水深之比大于8时,这种波形用椭圆余弦波来描述是比较合适的.目前,非线性浅水波对近岸建筑物的作用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椭圆余弦波对墩柱的作用力.因此,实验研究浅水波对建筑物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这就提出了如何在实验室中产生波高较大、非线性较强的波浪.人们在实验中早就发现,在波浪槽中产生浅水非线性波是十分困难的.按正弦曲线运动的推板产生的波面有明显的次峰,而且作者还注意到,若波高大于0.45倍水深,产生的波浪不稳定或破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推板运动速度与水质点运动速度不一致.
波浪从深水传入浅水后,波面形状发生了变化,波峰变陡,波谷变平,呈现出非线性波的特征,当波长与水深之比大于8时,这种波形用椭圆余弦波来描述是比较合适的.目前,非线性浅水波对近岸建筑物的作用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椭圆余弦波对墩柱的作用力.因此,实验研究浅水波对建筑物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这就提出了如何在实验室中产生波高较大、非线性较强的波浪.人们在实验中早就发现,在波浪槽中产生浅水非线性波是十分困难的.按正弦曲线运动的推板产生的波面有明显的次峰,而且作者还注意到,若波高大于0.45倍水深,产生的波浪不稳定或破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推板运动速度与水质点运动速度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