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12卷  第6期

海洋水文
北黄海内潮对潮流垂直结构的影响
赵俊生, 耿世江, 孙洪亮, 张自历
1990, 12(6): 677-692.
摘要:
中国近海,潮流占支配地位,在跃层存在的季节,实测潮流的垂直结构相当复杂.本文将实测潮流分解为平均正压潮流和变差潮流两部分,提出了从能量构成及分配研究潮流垂直结构的方法,并借此方法研究了北黄海实测潮流的垂直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实测潮流的能量之所以在跃层附近集中主要是内潮所致.跃层两侧内潮流的方向相反,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跃层两侧实测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相反.平均正压潮流与变差流的交叉作用,在潮流垂直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导致潮流能量在整个水柱中的不均匀分配.在跃层上侧的内潮流与整个水柱中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比在跃层下侧的内潮流与该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要大.以强内潮区(L4站)为例:对于全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38.82%和29.88%,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68.70%;对于半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26.61%和19.73%,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46.36%.
潮汐分析和推算的一种jv模型
陈宗镛, 黄祖珂, 汤恩祥, 周天华, 王宇宙
1990, 12(6): 693-703.
摘要:
本交给出58个天文分潮的振幅和相角的jv订正公式,并提出169个分潮的分析和推算模型.本文的潮汐分析和推算模型,理论上严谨,采用卡特莱特引潮势新的计算结果并进行二次分析.通过大量试算,求得的分潮调和常数更加稳定,推算结果精度可靠.
海洋气象
登陆台风变性为温带气旋过程的物理机制初步分析
张秋庆, 丁一汇
1990, 12(6): 704-713.
摘要:
本文初步分析了8012号强台风(Norris)登陆后变性为温带气旋的过程,发现:(1)无辐散风动能制造项是影响系统动能变化的主要因子.登陆初期系统与外界的动能交换少,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有大量的动能输出.(2)分析系统的扰动动能发现,扰动有效位能的水平和垂直通量散度项是主要的耗散项.正压扰动动能制造项和斜压转换项均制造扰动动能.登陆初期正压制造项的作用较大,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斜压转换项的作用超过了正压制造项的作用.(3)非绝热加热是重要的热源.积云热量垂直输送项和大尺度垂直输送项是主要的耗散项.变性为温带气旋后,积云热量垂直输送项的作用大于大尺度垂直输送项的作用.(4)分析非绝热加热的作用发现,积云对流凝结加热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从全球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分析埃尔尼诺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
郭其蕴, 王日昇
1990, 12(6): 714-722.
摘要:
本文根据南北半球(60°N-50°S)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0°-10°S,180°-90°W)海表温度与前期12个月各月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发现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均是冬季大气环流对以后的海温变化影响大.又对比了埃尔尼诺年及反埃尔尼诺年前期大气环流的差异,如以接近埃尔尼诺峰值的11月为例,则在此之前的12个月内,大气环流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上一年11月至当年1月,与海温相关最大的地区在北半球的大陆上;第二个阶段自2月至5月,为过渡阶段,相关区不稳定,但大部分显著相关区在南半球;第三个阶段自6月到10月,为加强影响阶段,相关区稳定在南半球,反映出南方涛动的特征.最后对环流异常影响埃尔尼诺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海洋化学
海水氚分析方法研究
曾宪章, 陈燕南, 徐胜利, 留籍援
1990, 12(6): 723-732.
摘要:
1.提出“定期定量添加水样”电解富集氚回收率的公式.2.研究不同添加方式对氚回收率及回收率重现性的影响.提出海水氚的分析程序.使用Fe-Ni电极,电解温度2±0.5℃,分离因子β达到20,250cm3及500cm3水浓缩到8cm3,氚回收率达83%和76%.3.提出常温使用的Triton-X-100-甲苯基闪烁液比较合适的配比.4.编制了不同添加方式电解富集测定氚的计算机程序,建立氚数据资料库.
气相色谱对数比值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徐学仁
1990, 12(6): 733-740.
摘要:
本文应用对数比值法识别油色谱图形.选择六个受风化影响很小的色谱峰作为图形识别的信息点,以峰面积或峰高作为图形识别运算的基本值,经归一化法标化后,计算溢油与可疑溢油的六个相应峰的对数比值,画出判别图,如果溢油与某可疑溢油的六个对数比值,有50%以上的点落在临界线以下为真正的溢油源.
海洋地质、地貌
粉砂淤泥质潮滩的多波段与多时相卫片解译
任明达, 柳林, 王安龙
1990, 12(6): 741-748.
摘要:
陆地卫星多波段图像可用于辨别淤积型、冲刷型和稳定型粉砂淤泥质潮滩.用多时相的6波段图像可预报潮滩的宽度和坡度.在渤海湾沿岸布置13个测量剖面,用13幅不同时相的塘沽幅卫片量计各剖面的实时潮滩宽度,并与塘沽验潮站相应的潮高资料进行对比,拟合成二次曲线.据此算得的潮高为零时的潮滩宽度以渤海湾湾顶附近岸段的最小,向南北两端增大;潮滩平均坡度的分布则相反.从卫片量得的潮滩宽度和坡度的沿岸分布,与根据海图测量的以及地面实测的具有相同的趋势,其计算精度与海图的相似,而高于滩面实测.
南黄海夏季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郑铁民, 赵一阳, 李凡, 秦蕴珊, J.D.米里曼
1990, 12(6): 749-757.
摘要:
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悬浮体的高值区出现在苏北近岸一带,测得的最高值为7.57mg/L,其次是长江口和调查区的北部.低值区大面积分布在调查区的中部和山东半岛以南,悬浮体含量小于0.5mg/L.远岸的悬浮体垂向分布中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分层性.在长江口外的悬浮体分布中可看到台湾暖流的影响,它的存在限制了长江入海物质的向东扩散.尽管7月是黄河和长江的丰水期,大量物质被携带入海,但还未能构成悬浮体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来源是沉积物的再悬浮,其次才是河流携入的物质,海水中的生物组分居三.现代河流入海物质的影响范围主要是调查区南北两端.在深水区,温度、盐度跃层的形成限制了底层悬浮体向上扩散.海水中物质的运移主要在海水底层进行,以悬浮-沉积-再悬浮-再沉积的方式进行着物质的运移和交换.
中太平洋海盆锰结核之初步研究
陈建林
1990, 12(6): 794-799.
摘要:
国家海洋局于1986年在中太平洋海盆东北部(美国夏威夷群岛西南)进行了深海锰结核资源调查,整个测区面积约6×102km2,获得一定数量锰结核.本文仅从不同形态类型锰结核中选出若干个样品作如下分析:油浸反光显微镜、X光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电子探针、中子活化及常规化学分析等.重点了解深海锰结核的主要矿物相分布特点及与Fe、Mn、Cu、Co、Ni之关系,为圈定锰结核富集区和深入研究锰结核的生成机制打下基础.
海洋生物、水产
黄海中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陈宗尧, 刘永昌, 邱盛尧, 高永福, 张云尚
1990, 12(6): 758-764.
摘要:
黄海中部沿岸(北起成山高角,南至岚山头,亦称山东南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6.0195×10-6L3.1258;其生长过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Lt=200.43[1-e-0.15(t-2.50)],Wt=94.41[1-e-0.15(t-2.50)]3.1258;其体重生长拐点分布在8月21日前后,拐点前后两个旬为其生长最快阶段;雌雄对虾个体生长差异明显,雄虾生长较雌虾提前结束.雌虾生长方程为Lt=213.55[1-e-0.16(t-2.90)],Wt=113.43[1-e-0.16(t-2.90)]3.1041雄虾生长方程为Lt=178.31[1-e-0.15(t-1.80)],Wt=66.23(1-e-0.15(t-1.80)]3.2384;受放流增殖数量抑制,个体变小,生长减慢,拐点提前.生长参数L,W,k,kLbkW均因放流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生长速度与放流数量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关系式为kL=40.75×0.9588N.
多毛类环节动物一新科——特矶蚕科
沈寿彭, 吴宝铃
1990, 12(6): 765-772.
摘要:
特矶蚕属Euniphysa原为矶沙蚕科Eunicidae的一个属,Wesenberg-Lund建立于1949年,代表种为特矶蚕Euniphysa aculeata Wesenberg-Lund,模式标本采于波斯湾(Persian Gulf)和阿曼湾(Oman Gulf),1970年Pettibone根据“Siboga”于1899-1900年采于印尼的巽他群岛和爪哇等水域的标本,再次报道了该种,长期来仅一属一种.1981年吴宝铃等在南海水域发现有眼特矶蚕Euniphysa oculata.1986年三浦知之(T.Miura)将其在1977年发表的采自日本鹿儿岛的一新种刺片矶沙蚕Eunice spinea订正为刺片特矶蚕Euniphysa spinea后,该属便增为三种.
Cu,Cd,Zn和Cr在梭鱼肝脏中的亚细胞分布
刘发义, 李荷芳, 赵鸿儒, 吴玉霖, 侯兰英
1990, 12(6): 800-805.
摘要:
当梭鱼(Mugil so-iuy)同时暴露于Cu,Cd,Zn和Cr时,Cu和Cd在肝脏中积累的速度最快,积累的量也最高,Zn和Cr在其中的积累则比它们低1).为了了解这些重金属在该组织中的积累过程及其机理,我们对上述四种重金属在肝脏中的亚细胞分布,包括细胞液中重金属的分子分布,以及这些分布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海洋工程
围油栏中油膜受剪切作用的稳定性分析
赵文谦, 江洧, 吴至维
1990, 12(6): 773-782.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油膜稳定性实验的观察,提出了油膜与水流速度分布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应用Orr-Sommerfeld稳定性方程给出了油膜失稳临界流速的求解方法,得出了油膜稳定性判别条件.同时还给出了油膜厚度与水流速度关系的计算公式,且进行了实验验证.
海洋管线在轴力和外压联合作用下的涡形缺陷敏感度
黄玉盈, 乐东义
1990, 12(6): 783-793.
摘要:
本文基于Kármán-Donnell壳体方程,研究了具有涡形几何缺陷的海洋管线在轴力和外压共同作用下的后屈曲问题.文中利用双重尺度摄动法和Fourier展开相结合,导得了管线相应的初始后屈曲系数以及极值载荷与缺陷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一系列曲线图谱,它们描述了一些因素对缺陷敏感度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