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复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在黄海水温预报中的应用
李繁华, 尹逊福, 王宗山, 曾宪模
1996, 18(2): 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方法,并首次将其应用于黄海的水温预报,同时与依据同样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所作的预报进行了对比.比较可知,在黄海表层水温预报中,应用复经验正交函数方法所作的预报,其精度较应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提高0.20℃左右,底层预报精度相当.
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的一种本征分析和随机动态联合模型
左军成, 陈宗镛, 周天华
1996, 18(2): 7-14.
摘要:
本文将经验正交函数法与随机动态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了中国沿岸5个站的海平面变化.由于空间本征函数在短时间可认为不变,用随机动态方法分析各主要时间本征函数,最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各主要时间本征函数的线性增长速率,分别乘上相应的空间本征函数便得到各站的相对海面线性增长速率,对未来的时间本征函数作出预报,从而得到未来的平均海面预报值.各站均衡基准下的海平面线变速率平均为0.24cm/a.
厦门附近海域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温生辉, 陈季良
1996, 18(2): 15-25.
摘要:
本文采用Vincenzo Casulli提出的半隐式有限差分方法,首次模拟厦门全海域的潮流场.利用本单位多年在该海域的水文调查结果(共选用8个短期潮位站和53个全潮周日测流站的资料),对潮流场进行检证,表明潮流场模拟结果是较好的.包括全海域流态分布,广大潮间带淹没及干出的情况,各测站潮位、潮流大小与位相,等潮差线与同潮时线的分布,以及欧拉余流分布与实际情况吻合均较好.
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的时空分布
许富祥
1996, 18(2): 26-31.
摘要:

本文依据收集到的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求得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的分布及其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本文结果可为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的海浪及有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也可为防灾减灾、做好灾害性海浪短期预报和中长期预测提供统计依据.

热带太平洋海气热交换年变化特征的分析
周林, 沙文钰
1996, 18(2): 32-40.
摘要:
本文用块体动力学公式计算了热带太平洋潜热、感热通量,并用EOF方法分析了这两类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结果指出,热通量的模态1反映了太平洋海气热交换的基本气候特征,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就是这种气候特征下的具体反映;模态2说明了海气热交换与海流和海陆分布有密切联系;模态3反映了下半年海气热交换的加强,为热带太平洋ITCZ的活动提供了能量.东太平洋,感热通量和海气温差分布型十分相似,而西太平洋,则取决于全风速的量值.潜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全风速的时空分布,和比湿差的分布型相差较大.赤道以北中、西太平洋风速异常是导致气候异常的关键.北半球ITCZ云带是由其海面热通量变化所决定;西太平洋SPCZ云带是由其海表温度和海气温差所决定.
两极冷源和热带海洋热源的相互作用
解思梅, 包澄澜, 郝春江
1996, 18(2): 41-49.
摘要:
两极海冰和热带海洋SST的异常变化对全球气候监测和预报都是极为重要的指标.本文使用了南极、北极海冰月平均距平资料和ENSO事件五要素,即SOI和4个Nino海区的SST月平均距平值,计算了各区海冰之间以及与ENSO事件的逐月移动交叉相关时间序列,分析其变化特征,寻找两个波发生相互作用最强的时期.(1)发现北极海冰在两极海冰相互作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北极海冰异常影响到后期南极海冰的异常变化.(2)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温(SST)与南极威德尔海区的海冰(SPI3)和罗斯海区的海冰(SPI2)有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SST与SPI3的周期是5~6a,与SPI2的周期是准11a,这些周期变化尺度与它们自身变化的周期有关.当两者周期相近时,在位相差一定的时期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最佳时期.
环境因子对高盒形藻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
李文权, 郑爱榕, 王宪, 陈清花
1996, 18(2): 50-56.
摘要:
运用14C示踪法测定高盒形藻光合作用速率,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光、营养盐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高盒形藻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内,藻类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其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和类脂物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降低.当介质氮磷比为16时,高盒形藻生长最佳,蛋白质合成的百分比最高.高盒形藻光合作用过程平均活化能14.32kJ/mol,在27℃左右有最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最高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含量之比.
大亚湾海水总产氧率与生物及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王伟强, 卢美鸾, 黄尚高
1996, 18(2): 57-65.
摘要:
本文研究了大亚湾海水总产氧率与各有关要素相关分析结果,得到生物因素是影响总产氧率高低的主要因子,环境因素对表层海水的总产氧率亦有明显影响,但对底层的影响则相当小;同时得出大亚湾表、底层海水自养生物光合作用比率分别为1.48和1.61;活性光合产物以硅藻为主,其元素组成为C:N:Si=9.3=1:2.8;表层海水在湾内停留时间约为3.2d.
南海表层沉积中超微化石优势种和丰度分布──比较与讨论
成鑫荣
1996, 18(2): 66-73.
摘要:
在分析南海中、北部146个表层沉积样的基础上,比较现有资料,分析边缘海和陆缘海区表层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优势种和丰度的分布特点,对它们在中、低纬度和高纬度边缘海和陆缘浅海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辽东湾东部砂岸的近期变化及演变趋势
苗丰民, 李淑媛, 符文侠, 李光夭, 庄振业, 许卫东
1996, 18(2): 74-84.
摘要:
辽东湾东部砂岸侵蚀自60年代初日渐明显,70年代中期开始加剧.目前近80km海岸中约有2/3的岸段受侵后退.研究中,笔者统计了鲅鱼圈观测站近30年(1963~1991年)的波浪资料,采用波能流法计算了多年来不同时距沿岸输沙的背景资料,结合水准测量以及若干简易标志桩跟踪监视,并借助地方志及不同时期地形图对比等资料,讨论了区域沿岸泥沙演变特点.同时,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采用沿岸输沙模式、一线蚀淤理论及动水型理论(海平面上升)对区域岸线的今后动态进行了预测.
对东海扬子浅滩成因的再认识
刘振夏
1996, 18(2): 85-92.
摘要:
本文依据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了位于东海西北部长江口东侧扬子浅滩的潮流作用、微地貌形态、物质成分和来源以及全新世沉积厚度,认为它是典型的现代潮流沙席,而不是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或陆架残留沉积.扬子浅滩潮流沙席与其西北部的江苏滨外潮流沙脊共同组成了长江口外现代潮流沉积体系.它们同属于太平洋潮波系统作用的潮流沉积环境.
长毛对虾杆状病毒病研究
吴友吕, 王方国, 陈全震, 洪健
1996, 18(2): 93-96.
摘要:
近年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报道1993年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与危害,在病虾中肠、肝胰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以及腹肌纤维间质细胞质等组织中发现了大量的无包涵体的具有囊膜的C亚群杆状病毒,描述了该病毒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引起宿主细胞的主要病理变化等,而正常虾组织无这些情况,为一类新的病毒病.
花鲈精子生理特性及其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
洪万树, 张其永, 许胜发, 李风彬, 林伟雄
1996, 18(2): 97-104.
摘要:
以精子的活率、寿命和运动状态为参数,探讨了花鲈鲜精在不同盐度、酸碱度和离体条件下的生理特性,并对花鲈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酸碱度主要影响精子的寿命,对精子的活率影响不大;精子离休后置于室温(15~17℃)下8h,其活率和寿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运动状态也逐渐减弱;不同组成成分的基础溶液以及抗冻保护剂的种类、浓度和使用方法均影响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精液冷冻前经30min降温平衡(0~2℃),效果好于直接冷冻;冻精采用水浴快速解冻法(38~40℃)的效果优于室温(15.5~17.5℃)解冻法.
近海重力式建筑物地基设计与计算的若干问题
何广讷, 温耐
1996, 18(2): 105-112.
摘要:
鉴于波浪激起重力式建筑物的振动为海底地基上的主要荷载之一,同时为能合理地设计,文中介绍了笔者研究过的统一等效谐振荷载以及海底地基的变形、稳定性与液化势等特性.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了近海重力式建筑物地基设计与计算的若干考虑.
海洋岛海域在受黄海冷水团影响时期的水温特征
周玮
1996, 18(2): 113-118.
摘要:
黄海冷水团作为夏季存在并有规律地逐月影响黄海海域的特殊水团,对于它的整体水文特征、形成原因、运动方式以及影响其强度的环境因素,曾有过许多研究和报道[1-4].但是,关于冷水团势力影响海洋岛海域,在海洋岛海域形成的特殊水温特征却未见报道.本文将根据我们几年的水温观测结果结合有关冷水团的资料对黄海冷水团影响海洋岛海域所形成特殊水温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做以下报道和分析.
一种快速、简便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光强曲线的新方法
毛兴华, 朱明远, 杨小龙, 郝亚威, J.库伦
1996, 18(2): 119-122.
摘要: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无机碳的过程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然而,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光在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是呈指数衰减的,这使得光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海洋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因此,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与光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生物海洋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鼓浪屿软相潮间带生态初步研究
李荣冠, 江锦祥, 鲁琳, 郑凤武, 徐惠洲, 黄心光
1996, 18(2): 123-129.
摘要:
鼓浪屿位于24°26'22"~24°27'17"N、118°03'06"~l18°04'18"E,地处厦门岛西南侧,相隔一条宽约500m的鹭江水道.略呈椭圆形,长约1 800m,宽1 000m,面积1.78km2.海岸线蜿蜒曲折,四周有9个小半岛,10处礁石群,7处峭壁带,地质以中生代花岗岩为主.岛屿沿岸为狭窄的冲积平原与海滩地,岸滩较高.近湾口段多为岩石陡崖,海蚀崖发育.南岸以沙滩为主,宽者数百米,北岸为泥和泥沙滩.
高桩码头大管桩桩帽力学性能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宋玉普, 王茂林, 赵国藩
1996, 18(2): 130-137.
摘要:
在高桩码头中,采用新型的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大管桩)代替目前广泛应用的小尺寸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将大大提高桩的抗弯能力和垂直承载能力,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结构型式[1].但大管桩的采用提出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许多新课题,由于桩承载能力的提高,桩形状以及上部结构形式的变化,导致桩帽的形式及受力特性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因而巫需了解这种新型结构桩帽的受力特性,以便据此确定配筋计算原则.
不规则波作用于群桩的水动力系数
俞聿修, 史向宏
1996, 18(2): 138-147.
摘要:
海洋平台等海工建筑物多由群桩支承,平台上的小直径立管和钻杆等也常成群布置,它们主要受海浪(不规则波)的作用.目前有两类计算群桩上波浪力的方法:一是把作用于单桩上的波力乘以相应的群桩系数Kg,Kg能直观地显示群桩效应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此法为苏联和我国ii规范所采用.过去的研究成果多限于振荡流和规则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