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10卷  第3期

海洋水文
半封闭矩形海湾中潮波反射问题及摩擦的影响
赵进平, 侍茂崇
1988, 10(3): 259-269.
摘要:
本文严格求解了半封闭矩形海湾中潮波运动的解析解,该解对潮波的描述与其观测特征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致.我们利用求解的结果;阐明了开尔文波复反射系数的物理意义,讨论了反射开尔文波的位相滞后规律,并初步解释了位相滞后的原因.其次,我们发现,对于无摩擦的反射过程,产生的Poincaré波族是由两组具有不同初相的波组成的,这两个初相恰好相差90°,最后,对于考虑底摩擦作用的情形,讨论了摩擦对各波波幅与位相的影响。
中国大陆沿岸月平均海平面的季节性变化
浦泳修
1988, 10(3): 270-278.
摘要:
本文基于对1971—1980年共10年的水位(本文把海平面简称为水位)、气压、风、长江径流等资料,讨论了各因子在中国沿岸水位季节性变化中所起的作用。(1)经气压订正后的水位年变幅已不再是原先的自北而南递减的趋势,而呈高低间错的分布,即渤海、闽广沿岸的大,而黄海、北部湾的小。(2)在相同的水深条件下,因海水密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沿岸水位年变化,其变幅相近,(3)在中国沿岸,南北方向风应力分量的季节性变化,就振动位相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水位变化的各主要振动周期中位相皆表现为自北而南递增。(4)长江径流只对江口以南一小段距离上的水位变化有所作用。(5)中国沿岸,特别是东海、南海沿岸,水位的年变化与赤道西太平洋水位的年变化关系密切。
海洋气象
澳大利亚高压与中国北方降水的遥相关
张元箴
1988, 10(3): 279-286.
摘要:
通过对1976年和1979年6—8月澳大利亚高压(以1000hPa平均涡度代表)与中国华北15个站24小时降水量的功率谱、交叉谱分析,发现两者在准一周周期处有较高的凝聚值,并呈反位相相关。即澳大利亚有冷空气爆发时,有利于华北产生大范围的大到暴雨。由1976年5—8月澳大利亚高压与南、北半球有关环流系统的物理量的交叉谱,发现在6.9天周期处均有较高的凝聚值,而且位相由小到大,进一步说明了澳大利亚高压与中国北方降水遥相关的影响过程。
海洋对移行风场的瞬时响应
张淮
1988, 10(3): 287-293.
摘要:
本文研究无界有限深度海洋对移行风场的短周期响应问题。分析表明:第一,响应扰动具有两种类型,即地转流动和惯性重力波动,第二,提出一种圆形旋转风场在海上移动所产生的扰动源,扰动源主要决定于风应力旋度的分布,第三,以扰动源作为一种脉冲构成运动方程的非齐次项,求解得出海洋的响应主要取决于圆形风场;最后,通过计算求得扰动流速和海面升高的时空分布,扰动响应在强度、范围及持续时间上均与风场密切相关。
某些ENSO指数的比较
徐洪达
1988, 10(3): 374-381.
摘要:
为了诊断研究ENSO现象,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指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指数进行分析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选取4个指数(ENI、RI、SSTI和TDI)用最大熵法(MEM)和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法(FTA)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功率谱和两指数相互间的协谱、正交谱和凝聚谱,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海洋化学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总碱度的研究
孙秉一, 王永辰, 林光岩
1988, 10(3): 294-301.
摘要:
本文报道了1985年5—6月间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总碱度及CO2各分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水具有高碱度的特性,海-河水混合过程具有较好的保守性。在进行的海-河水混合模拟实验中发现,在低盐水中总碱度会受到有机物分解的影响。文中还讨论了总碱度各分量的情况及过剩碱度等问题。同时还发现硼在黄河口区也具有较好的保守性。
浙江沿海港湾的水化学研究
王玉衡, 蒋国昌, 董恒霖
1988, 10(3): 302-307.
摘要:
本文探讨了浙江沿海的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化学要素的季节变化明显。同时还发现,冬季杭州湾硅酸盐的分布和象山港溶解氧、营养盐的含量存在异常,各要素间相关关系较为复杂。营养盐含量是杭州湾大于象山港,象山港大于乐清湾。各港湾中N/P的比值变化较大,这充分反映了港湾水化学的特征,最后本文还对各港湾水化学要素所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海洋地质、地貌
南海中部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南海海盆演化探讨
刘建华
1988, 10(3): 308-317.
摘要:
本文根据6万千米重、磁、水深测量资料,结合前人工作,对南海中部基底、断裂、岩浆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推断,并就南海海盆的成因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除中渐新世—早中新世南北向扩张之外,南海尚发生过更早一期的扩张。
粤东碣石潟湖口外近岸泥沙运移及海岸地貌演变
陆铁松, 赵焕庭
1988, 10(3): 318-326.
摘要:
本文分析了碣石潟湖口外海岸水动力条件、沉积重矿物和地貌动态,揭示其沿岸泥沙运移的主要方向是自SE到NW;求出用波能估算当地沿岸输沙的经验公式;说明潮汐汉道东南岸及附近海岸的侵蚀是目前运动泥沙的主要来源,潮汐汊道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在潟湖内建造了大堤、减小潮棱体的结果,但兴建中的汊道口东堤竣工后,潮汐汊道的稳定性将有所提高,应用对数螺线形海岸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研究区的岸线变化。
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杭州湾北岸金汇港泥质潮滩随时间的波动
金庆祥, 劳治声, 龚敏, 陈全
1988, 10(3): 327-333.
摘要:
本文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对杭州湾北岸金汇港潮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对应于3个最大特征值的3个特征函数来说明潮滩剖面的变化,即用主要反映悬沙影响的距平平均潮滩函数,主要反映推移质泥沙影响的距平准滩脊函数和距平准滩槽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潮滩的变化,3个函数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的特点,能较客观地描述整个潮滩剖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对泥质潮滩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海洋生物、水产
外界环境盐度对淞江鲈鱼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王先敏
1988, 10(3): 334-336.
摘要:
通过降河洄游性淞江鲈鱼的组织学比较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外弄盐度环境中,其肾脏组织结构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淡水中生活的淞江鲈鱼,肾小囊的两层上皮之间的腔隙很小;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中的淞江鲈鱼,最显著的变化是,肾小球的缩小和肾球囊腔的增大。洄游鱼类肾脏的形志结构变化以调节内环境机能的变化一例,可作为细胞生理学研究的一种模型,以此可能探讨洄游鱼类洄游生理学的机理。
南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陈瑞祥, 蔡秉及, 林茂, 戴燕玉, 林景宏, 连光山
1988, 10(3): 337-341.
摘要:
1983年9月11日—1985年1月1日,国家海洋局在南海中部海域,即12°—19°30'N,111°—118°E,进行4个航次一周年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调查。本文根据该调查的浮游动物分层垂直资料,在我国首次报道和分析深至4000m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和总种类数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群垂直结构。
文昌鱼卵母细胞胞质环形瓣状体的初步研究
王德海, 汪德耀
1988, 10(3): 342-345.
摘要:
文昌鱼卵母细胞胞质环形瓣状体是出现于卵黄合成时期的暂时性细胞器,它同时具有粗面内质网和核膜的部分结构特点。我们观察到文昌鱼卵母细胞跑质环形瓣状体专可能通过核膜小泡化活动的方式形成,因而赞同Kessel关于环形瓣状体生物发生的假说,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在本文提出“细胞核微核块分离”的假说,认为细胞核微核块的分离可能是形成核内和胞质环形瓣状体的方式之一,并且参与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活动,另外,本文报告了一种极高电子密度的片层结构,但对其生物发生及功能尚不了解。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上升流演变及其与渔业的关系研究
何发祥
1988, 10(3): 346-354.
摘要:
本文根据1975月7月温盐资料,证实了在渔场存在多单元上升流,兄弟屿和南澎列岛附近分别是沿岸和外海上升流最强海区。我们认为在外斜—外深一带出现高营养盐的愿因是,在上升流期,由于垂直外海环流环演变,而导致南海底层冷水上升与爬升(或涌升)多次交替现象所产生的结果。在埃尔尼诺年灯围产量锐减,在渔场夏季只出现一单元上升流,且上升流弱(除1965—1966年8—9月外),反之,在非埃尔尼诺年(除印度发生干旱和非埃尔尼诺头一年外)灯围产量高或较高,夏季都出现多单元上升流,且上升流强。此外还阐明了灯围产量与多单元上升流时间具有相关性,而与其次数具有逆相关性。
QQC2-2型浮游生物网闭锁器研制成功
林玉辉, 郭清白, 连光山, 郑宝兴
1988, 10(3): 382-384.
摘要:
了解水域中不同水层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是生物海洋学基础调查观测项目之一,它通常采用一种能控制浮游生物网张开、关闭的装置——闭锁器进行分层采样。鉴于我国通常使用的闭锁器[1],往往发生未击使锤就自动关闭,或下击使锤网未能关闭等毛病而造成失误或须重新采集,从而拖长采集时间。
海洋工程
方阵密集桩群波力的试验研究
何君, 任佐皋, 项菁
1988, 10(3): 355-361.
摘要:
本文基于模型试验成果,提出了小直径桩群按方阵形式密集布置(2×2,3×3,4×4)时,最大总波力的计算公式,公式中,首先按莫里逊公式计算发生最大总波力时,各组成单桩力的总和,然后,根据实测总波力求解桩群间干扰系数和不同波向的效应系数,提出了计算干扰系数的经验公式和波向效应系数的经验值。
表面波的陷井现象和不变牲现象之推论
李炜, 王晋军
1988, 10(3): 362-367.
摘要:
本文就无限长渠道中,由有限多个透水性能一致、间距相等的细孔透水板组成的造波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了表面波的陷井现象和不变性现象的两个推论。
海洋物理
海底沉积物结构影响声速的理论探讨
陈龙珠, 吴世明
1988, 10(3): 368-373.
摘要:
本文推出了固液混合物、孔隙相互连通和相互孤立的饱和海底沉积物声速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沉积物结构对声速的影响程度并与以往常用公式比较,一些试验数据初步辅证了本文公式的合理性,应用也较方便。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尚在进行之中。
论文
中国著名昆虫毒理学家、昆虫生理生化学家张宗炳教授在北京逝世
杨检美
1988, 10(3): 385-385.
摘要: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农药学会前理事,北京农业大学顾问教授、中国粮油学会顾问、中国蜂产品学会特约理事、《海洋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著名昆虫毒理学家、昆虫生理生化学家张宗炳先生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于1988年1月10日上午9时30分逝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