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2年  第4卷  第5期

海洋水文
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某些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初步探讨
马继瑞
1982, 4(5): 517-528.
摘要:
自从Reid 1959[1]年提出太平洋南赤道逆流以来,国外有关学者相继发表论文,证实这支逆流的存在,分析其有关特征.在这方面,Henri Rotschi的文章[2]论述得较全面,他根据“Coriolis”号调查船在赤道区东经170º 经向断面上测得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存在及其有关特征.这些研究大大地加深了对这支逆流的认识,遗憾的是它们被局限在对温度、盐度等资料的分析以及动力计算结果上,而基于直接测流资料的综合分析则较少.其次,多数讨论往往限制在某个断面上,因而看不出这支逆流的区域变化特征.
中国近海月平均海面的变化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
李坤平, 周天华, 陈宗镛
1982, 4(5): 529-536.
摘要:
本文所说的中国近海系指渤海,黄、东海西部和南海北部(为说明问题,在叙述过程中,也会涉及一些相邻海区).整个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比较显著,又有众多河流的注入,加之暖流黑潮主干及支流经过这里等原因,以致水文状况错综复杂.而月平均海面的变化,就是多种水文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海洋气象
层结流体中的非线性内波
刘式达, 刘式适
1982, 4(5): 537-544.
摘要:
十多年来,用摄动法研究非线性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流体力学方面研究较多的是浅水表面波,在大气科学方面研究较多的是Rossby波.对层结流体中的内波,则研究较少.大家知道,海洋和大气都是密度随深度或高度变化的层结(分层)流体.许多重要的自然现象,如台风、飑线、积云、湍流、海洋中的温跃层等,都和重力内波有关.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非线性重力内波已经在大气和海洋中观测到[1,2].从理论上研究非线性重力内波较早的是Benney(1966)[3]和Benjamin(1966[4],1967[5]),最近Maslowe和Redekopp(1980)[6]对层结剪切流动的非线性内波作了系统详细的研究.
副热带高层冷涡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费亮, 薛宗元, 邱君瑞
1982, 4(5): 545-554.
摘要:
台风路径与东亚沿海副热带纬度的流型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这地区的纬向流型总是与西行台风联系在一起的.台风的移动与500毫巴引导气流比较一致[1].但是,在实际预报中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当东亚沿海副热带地区是纬向环流时,台风未受其北侧偏东气流引导西行,而是穿越副高北上.如1973年3号台风就属于这类情况.
海洋化学
海水和环境水样中超痕量碲的分析方法
安镜如, 张清
1982, 4(5): 555-563.
摘要:
碲为毒性元素,有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微量碲的监测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文献报道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工业废水中ppb级的碲[1]及含量较高的人工水样[2].由于天然水中碲的含量极低,约为ppt数量级,目前尚无灵敏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天然水中碲的本底值,而化学海洋学中也缺乏关于海水中碲含量的数据[3].本文目的在于研究超痕量碲测定的简便方案,即巯基棉浓缩-催化极谱法.首次测定了海水中碲的含量.
差示冷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汞
许昆灿, 吴丽卿, 王瑞贤
1982, 4(5): 564-569.
摘要:
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海水中汞的分析.由于海水中汞的含量极微,一般认为是5—30毫微克/升[1,2],许多分析者常在原子吸收测定前先进行汞的预富集.各种汞的预富集步骤的共同缺点是:测定装置复杂,操作不便,样品用量大,分析时间长和易引进杂质.因此,研究海水中痕量汞的直接测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近年来,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研究主要是改进测定方式和条件,以提高测定灵敏度.本文介绍了应用我组研制的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所建立的海水中痕量汞的差示冷原子吸收测定法.用同样的测定方式和条件,差示法与非差示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3倍,方法的检测限达0.1毫微克汞/100毫升.
海洋地质、地貌
东海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因子分析
王开发, 卞玉清, 孙煜华, 张玉兰, 蒋辉
1982, 4(5): 570-585.
摘要:
因子分析作为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要从一定数量的变量中,找出数目较少的彼此独立的基本变量,称为因子,并且用它来表示原来的那些变量.从而通过这些因子来研究和分析变量的系统分类和成因分类.它在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在孢粉研究中应用,Williams等(1967)最早应用R型因子分析,对委内瑞拉的奥里诺河三角洲沉积中的孢粉、藻类进行研究,而得出四种不同沉积环境的孢粉组合[1].
中太平洋西部沉积物中有孔虫和碳酸钙的初步研究
高建西, 吕成功, 刘彬昌, 李文勤, 白叶龙
1982, 4(5): 586-594.
摘要:
1978年12月到1979年7月,我所在参加联合国组织的“全球大气试验”过程中,对中太平洋西部洋区进行了底质调查,共取得10个表层样和2个柱状岩芯,其站位见图1.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赵焕庭
1982, 4(5): 595-607.
摘要:
珠江是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总称.根据珠江河口区域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通常把东江的石龙、流溪河的江村、北江的芦苞、西江的羚羊峡和潭江的石咀等地以下下游交织处称为珠江三角洲,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处于同一个动态体系,其上游为河谷平原,而在毗邻的南海北部大陆架上为现代三角洲水下部分(前三角洲沉积),展布到约-45米,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海洋生物
牟氏角毛藻的培养研究——Ⅰ.盐度、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对生长繁殖的作用
陈贞奋
1982, 4(5): 608-616.
摘要: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广泛分布在温带区和亚热带区的海域中,是一种沿岸性半咸水种类.在自然海区多数呈单细胞体,有时也出现2-3个细胞所构成的群体;细胞大小,纵轴5-9.8微米,壳环轴长度4.2-5.6微米[1].在人工培养下,细胞大小和藻体结构的性状与生活在自然海区相似.
台湾海峡西部沿岸浮游介形类的分布
陈瑞祥
1982, 4(5): 617-626.
摘要:
本文研究台湾海峡西部沿岸浮游介形类Ostracoda的分布规律和数量变动与海区环境因素,尤其是与几个不同的水系的运动、消长和相互推移的关系.对于台湾海峡浮游介形类的研究,过去,国内、外已有若干研究者著文论述[1-4],但对海峡两侧介形类的生态学上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
梭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及其分期
李明德, 周爱莲, 潘永浩
1982, 4(5): 627-631.
摘要: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T.et.S.)性腺分期的标准对鱼类人工增殖起重要作用,现将1960年于黄骅(渤海岸)及1961—1962年,1977—1978年5月于北塘,1978年又于西湖村调查所得材料作一汇总,以便为野外观察及人工繁殖提供依据.组织切片材料用Bouin氏固定液,以石蜡包埋,海亭氏铁矾苏木精染色或苏木精伊红染色.脂肪用苏丹Ⅲ及Ⅳ染色.多糖用高碘酸-Schiff染色.蛋白质用0.5%四氧嘧啶及高碘酸法染色,全部材料用石蜡包埋,切片厚度8-12微米,大部分8微米.油滴及油球材料用冰冻包埋,切片厚度10微米.
海洋工程
半潜式平台结构分析中波浪理论的选择问题
马志良
1982, 4(5): 633-643.
摘要:
设计各种活动式钻井站(如坐底式、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其它各种海洋工程结构时,为了计算波浪载荷,都要根据作业区的水深选用认为合适的波浪理论,借以计算波内水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半潜式平台结构分析时关于波浪理论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对司托克斯五阶理论的实际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孤立墩柱在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王世勤
1982, 4(5): 644-651.
摘要:
随着海洋工程事业的迅速发展,海上建筑物有不少采用孤立墩柱的型式或是由孤立墩柱组成的.关于作用在孤立墩柱上的波浪力,在我国交通部制定的《海港水文规范》中已作出规定,这方面也有不少文献和研究成果.但是,设计海上孤立墩柱建筑物,只按静力计算往往是不够的,在不少情况下,必须考虑动力反应问题.自1961年美国得萨克四号塔发生重大破坏事故以后,海洋工程界对海上建筑物的动力设计问题非常重视.作用在海上建筑物的荷载,除波浪力外,尚有风、水流等,为使问题简化,本文仅考虑波浪荷载,并视结构为单自由度第一振型的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