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1年  第3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渤海潮流及湖余流的数值计算
窦振兴, 罗远诠, 黄克辛, 张存智, 李龙章, 蔡广兴, 宁怀东
1981, 3(3): 355-369.
摘要:
渤海是我国重点保护水系之一。为了控制水域污染,制定废水排海标准,首要步骤须查明入海污染物质的扩散过程。在渤海,潮流是形成污染扩散的主要营力之一,为此首先计算渤海的潮流及潮余流场。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技术的进步,潮汐动力学进入了数值研究的新阶段。这一新方向的特点,是以求解自然条件下长波方程的初值——边值问题为出发点,研究以往所不能解决的许多复杂现象。
东海表层水温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王宗山, 邹娥梅, 许永生
1981, 3(3): 370-381.
摘要:
海洋水温预报的研究,目前已成为现代海洋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1)海洋中的海水,无论就其质量还是热容量而论,均远比大气大得多。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贮热库,并不断以各种方式向大气输送热能,影响着大气的热、动力状况。因此,水温预报成为近代海—气相互作用总课题中的重要部分。(2)在渔业海洋学中,水温预报是建立和发布渔情预报的重要环节。预知水温的变化和分布,将对鱼群的寻找和捕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在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上,对于水下声学装置的设置及水声仪表的有效使用等,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
海气相互作用的随机-动力理论
李麦村
1981, 3(3): 382-389.
摘要:
在长期天气过程和气候形成的理论中,海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海洋是一种缓慢流动的介质,比热也远比大气的比热大,从大范围运动角度来看,大气运动特别大尺度天气过程,相对说来比较活跃和变化速度较快,这种较快的天气起伏,将影响海水的潜热和感热输送,使海温发生变化,然而海温的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过程,而且是一个大范围现象,因此可以将天气过程的起伏看成一种随机强迫,从这一观点出发,Frankignoul and Hasselman采用简单的随机模型,探讨了海温异常的成因与变化,得到了引人注目。
南半球7619热带风暴的天气学分析
黄耀荣
1981, 3(3): 390-399.
摘要:
我国气象工作者对西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研究甚少,由于远洋活动的需要,有必要对这里的风暴形成规律做些研究,以利于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7619号风暴是1976年4月25日在珊瑚海西北部热带辐合带(ITCZ)上生成的。它的全部生命史可分为酝酿、形成、发展和消亡四个阶段。各阶段有其清楚的天气学特征,在气压场、高度场、云图和温湿场(θse)的分布上,均可反映出来。本文着重分析了7619风暴的流场特征,点绘了各阶段中心附近纬向风速空间分布的经向剖面图。计算了该风暴形成前后,流入层平均纬向风速的水平切变值,其中心附近流场纬向风速的垂直切变值,得出了一些可供预报参考的结论。
3厘米扫描成像微波辐射计在海洋感感中的初次应用
孙元福, 郑全安
1981, 3(3): 400-409.
摘要:
所有物体都不断地发出电磁辐射,在微波谱段内黑体的辐射量Bbb可用瑞利—金斯公式表示:Bbb=2KT/λ2
海水中微量元素无机离子交换动力学研究 Ⅳ.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离子交换反应的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张正斌, 刘莲生, 王强
1981, 3(3): 410-422.
摘要:
关于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内容包括水合氧化钛制备方法的不同对交换铀量的影响,水合氧化钛和海水中铀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海水中铀与水合氧化钛作用机理的研究等等。但对这一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文献上报导极少,除了在本研究Ⅰ、Ⅱ和Ⅲ中报导的反应机理的研究[1,2]证明反应过程的速率由液膜扩散所控制之外,关于这一离子交换过程的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研究却至今未见有文献报导。
珠江口海区水相和悬浮相中Cu、Pb、Zn的分布行为
李飞永, 陈金斯, 王肇鼎, 朱卓洪, 李子江, 郑建录
1981, 3(3): 423-433.
摘要:
河口是化学环境和化学物质急剧变化的地区,是迁移到海洋中去的河流物质的控制中心。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由东江、西江和北江三大支流汇合而成,流域面积广大,沿途排入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是怎样经由珠江口而迁移到海洋中去的?在珠江口的分布如何?对珠江口的影响如何?等等,既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Cu、Pb、Zn是目前世界上研究较多的海洋微量化学成分。这些元素含量大时,是海洋污染物质。且这些元素的化合物不易分解,还能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变成更有害的物质。在珠江口海区,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也较大。
南海中央盆地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夏戡原, 陈雪
1981, 3(3): 434-459.
摘要: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公布了在南海中央盆地海底测得的36个热流值。本文结合我们所作的部分地球物理成果对这些热流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南海中央盆地热流值的分布特点有三:1.盆地中部热流值高,边缘较低,海沟(马尼拉海沟)与海槽(巴拉望海槽)处最低;2.热流的最高值(3.63HFU)出现在中央盆地西缘断裂的东侧,沿此北东向大断裂(属岩石圈断裂)的走向,集中出现大于2.5HFU的高值,此种高热流值与大断裂相伴随的现象反映了盆地高热流值与大断裂密切有关;3.盆地中大于2HFU的等值线成北东南西向展布,与构造线的方向一致,但在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的北缘,沿北西西方向,于北纬16°30'附近,序在一稍低的热流带,热流值在1.8—1.99HFU之间。此低热流带将盆地热流值分成两个区。此带以北为北区,以南为南区。北区热流值在1.9—2.46HFU之间;南区热流值较高,为2.11—3.63HFU之间。北区热流等值线为北东偏东方向展布,南区为北东向。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热流值的特点,对照了日本海、西菲律宾海、东菲律宾PareceVela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等西太洋边缘海的热流值与构造的关系。总的看来,与南海中央盆地类似,这些海盆的热流值大致都为中部高边缘低,最高值大多沿大断裂带或板块扩张轴的延伸方向分布。
黄海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
吴世迎
1981, 3(3): 460-471.
摘要:
黄海为半封闭性的陆架浅海。以往,国内外对本海区沉积学的研究一般仅限于表层[5,9,11]。近年来,我所进行了黄海底质调查,不仅获得了系统的表层沉积资料,而且也获得了大量的柱状沉积资料。本文拟就这次调查为基础,主要对于北纬34°00'以北、东经124°30'以西黄海水域的沉积特征作一综合研究1)
头足类视觉特性的电生理研究 Ⅰ.无针乌贼视网膜电图的特性
郑微云, 柴敏娟
1981, 3(3): 472-476.
摘要:
乌贼是重要的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对其视觉特性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显然都有一定的意义。视网膜电图(ERG)作为网膜的综合电活动是反映视觉特性的一个良好指标。乌贼的ERG的特性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其ERG的波形和适应特性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续文将报导对ERG的光谱敏感性的分析。
黄海鲱鱼的人工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姜言伟, 程济生
1981, 3(3): 477-486.
摘要:
对鲱科鱼类个体发育及早期形态特征的研究,国外早已进行过,尤以苏联和日本的资料最多。
作用在桩柱上的最大波浪荷载的波浪周期
赵耀南
1981, 3(3): 487-499.
摘要:
海洋工程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常依据构筑物的不同类型,选取某一累积概率的特征波浪作为设计波浪,用以计算构筑物的波浪荷载。
连云港潮流的数值模拟
赵士清, 张镜潮
1981, 3(3): 500-515.
摘要: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角,海洲湾以南,是我国五大重点港口之一。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连云港的整治和扩建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连云港物理模型进行试验的同时,我们开展了数学模型的研究。由于物理模型受到场所、设备、时间及劳力的限制,因此,寻找周期短花钱少的数学模型就势在必行了。因为数学模型在复演或预演水流现象时修改模型方便,能迅速提供多种方案供人们选择,因而它可与物理模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