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3卷 第2期
2001, 23(2): 1-8.
摘要:
基于二阶湍流闭合模型计算涡动粘性系数的POM三维水动力模式,采用细网格,考虑6个岛屿、海底摩擦系数进行划片取值,模拟北部湾潮汐潮流.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81个实测站比较,绝对平均误差:K1分潮振幅为46cm,迟角为9°;O1分潮振幅为56cm,迟角为7°;M2分潮振幅为62cm,迟角为15°.由模拟结果分析出该海区潮汐、潮流、余水位和潮余流,以及水平速度垂直分布等特征.
基于二阶湍流闭合模型计算涡动粘性系数的POM三维水动力模式,采用细网格,考虑6个岛屿、海底摩擦系数进行划片取值,模拟北部湾潮汐潮流.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81个实测站比较,绝对平均误差:K1分潮振幅为46cm,迟角为9°;O1分潮振幅为56cm,迟角为7°;M2分潮振幅为62cm,迟角为15°.由模拟结果分析出该海区潮汐、潮流、余水位和潮余流,以及水平速度垂直分布等特征.
2001, 23(2): 9-17.
摘要:
比较POM模式模拟与观测(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南海海面高度(SSH)的季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PO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南海SSH的季节变化;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南海海面异常场形式完全相反,冬季Ekman输运造成在西海岸的堆积要比夏季在东海岸堆积更明显,而吕宋冷涡中心附近和吕宋海峡海面季节变化振幅最大;除春季以外,在南海绝大部分海域,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风力的控制,南海海面热量通量对SSH的季节变化贡献约为20%,风应力对SSH的季节变化的贡献约为80%.
比较POM模式模拟与观测(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南海海面高度(SSH)的季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PO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南海SSH的季节变化;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南海海面异常场形式完全相反,冬季Ekman输运造成在西海岸的堆积要比夏季在东海岸堆积更明显,而吕宋冷涡中心附近和吕宋海峡海面季节变化振幅最大;除春季以外,在南海绝大部分海域,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风力的控制,南海海面热量通量对SSH的季节变化贡献约为20%,风应力对SSH的季节变化的贡献约为80%.
2001, 23(2): 18-24.
摘要:
Glazman提出了一种计算海浪谱高阶谱矩的微尺度平均方法,但是,他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导出的计算偶阶矩的公式和参照偶阶矩结论定义的奇阶矩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性.本文在Glazman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随机过程理论推导了“微尺度平均方法”计算奇阶谱矩的公式,纠正了他的错误.上述结论随即应用于讨论破碎对波面水质点水平速度分布的影响.通过破碎的加速度判据考虑了破碎对速度分布的限制,给出了未破碎波面上水质点水平速度的的统计分布的初步结果.该分布取决于谱宽度参数及白浪覆盖率的大小,当白浪覆盖率较大时明显偏离正态分布.
Glazman提出了一种计算海浪谱高阶谱矩的微尺度平均方法,但是,他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导出的计算偶阶矩的公式和参照偶阶矩结论定义的奇阶矩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性.本文在Glazman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随机过程理论推导了“微尺度平均方法”计算奇阶谱矩的公式,纠正了他的错误.上述结论随即应用于讨论破碎对波面水质点水平速度分布的影响.通过破碎的加速度判据考虑了破碎对速度分布的限制,给出了未破碎波面上水质点水平速度的的统计分布的初步结果.该分布取决于谱宽度参数及白浪覆盖率的大小,当白浪覆盖率较大时明显偏离正态分布.
2001, 23(2): 26-31.
摘要:
本研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变分数据同化法,通过建立伴随模型,把观测资料同化到陆架海域潮汐数值模型中去,优化开边界条件,以便提高数值预报的精度.潮汐模型的控制方程为考虑平流项、非线性底摩擦和侧向涡动粘性项的非线性浅水方程组.在第Ⅰ部分建立伴随模型和进行“孪生”数值试验的基础上,给出利用验潮站的水位资料以及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在黄海、东海进行变分数据同化试验的数值结果.试验表明利用上述资料对模型进行变分同化校正是可行的.
本研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变分数据同化法,通过建立伴随模型,把观测资料同化到陆架海域潮汐数值模型中去,优化开边界条件,以便提高数值预报的精度.潮汐模型的控制方程为考虑平流项、非线性底摩擦和侧向涡动粘性项的非线性浅水方程组.在第Ⅰ部分建立伴随模型和进行“孪生”数值试验的基础上,给出利用验潮站的水位资料以及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在黄海、东海进行变分数据同化试验的数值结果.试验表明利用上述资料对模型进行变分同化校正是可行的.
2001, 23(2): 32-39.
摘要:
将在黄海和东海区建立的有限区域异常海温动力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于福建近海区海温预报,根据福建近海海区特征对模式作了必要的调整.举出两个试验个例,一个在夏季(3d预报),另一个在冬季(10d预报).在夏季的试验中,恰值台风过境,所计算的流场对台风有较好的响应.冬季,预报海温场与实际海温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个海区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6℃.海温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夹卷与抽吸作用,这与海峡的地形特征有关.
将在黄海和东海区建立的有限区域异常海温动力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于福建近海区海温预报,根据福建近海海区特征对模式作了必要的调整.举出两个试验个例,一个在夏季(3d预报),另一个在冬季(10d预报).在夏季的试验中,恰值台风过境,所计算的流场对台风有较好的响应.冬季,预报海温场与实际海温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个海区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6℃.海温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夹卷与抽吸作用,这与海峡的地形特征有关.
2001, 23(2): 40-45.
摘要:
提出集中程度函数用于标定要素场时空分布的集中特性.该函数的特性及其可应用性得到了论证.从它在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初步应用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各海域风暴的发生都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风暴频繁发生的时间(盛行月)与地理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即,一年中,该盛行月所在位置在热带海域沿逆时针方向转一周.SST廓线和云在一年中的集中特性很相似.风暴发生越频繁,SST廓线和云越集中(越可能出现洪水).也许表明SST及其分布对云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而且风暴的产生有利于云的集中.
提出集中程度函数用于标定要素场时空分布的集中特性.该函数的特性及其可应用性得到了论证.从它在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初步应用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各海域风暴的发生都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风暴频繁发生的时间(盛行月)与地理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即,一年中,该盛行月所在位置在热带海域沿逆时针方向转一周.SST廓线和云在一年中的集中特性很相似.风暴发生越频繁,SST廓线和云越集中(越可能出现洪水).也许表明SST及其分布对云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而且风暴的产生有利于云的集中.
2001, 23(2): 46-51.
摘要:
对渤海海面(1998-09-24~10-07和1999-04-28~05-11)实测太阳辐射日总量同云量的关系和春、秋季的对比关系及其与插值计算出的晴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同烟台(福山)测站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渤海海面太阳辐射日总量春季远大于秋季,其无云条件下的太阳辐射日总量与插值计算出的晴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差异秋季大于春季.分析表明,海陆温差引起的海面大气垂直输送与水汽物的产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经验公式对渤海海面太阳辐射日总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所用经验公式及推算出的参数适合于春、秋季渤海海面太阳辐照度的计算.
对渤海海面(1998-09-24~10-07和1999-04-28~05-11)实测太阳辐射日总量同云量的关系和春、秋季的对比关系及其与插值计算出的晴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同烟台(福山)测站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渤海海面太阳辐射日总量春季远大于秋季,其无云条件下的太阳辐射日总量与插值计算出的晴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差异秋季大于春季.分析表明,海陆温差引起的海面大气垂直输送与水汽物的产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经验公式对渤海海面太阳辐射日总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所用经验公式及推算出的参数适合于春、秋季渤海海面太阳辐照度的计算.
2001, 23(2): 52-56.
摘要: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论述了“实用盐标”、“氯度盐标”定义的狭义性及应用范围,指出电导法和氯度法测定保守性质样品,数据正确;而测定非保守性质样品,测定值偏离绝对盐度Sa.笔者建议的“密度盐标”属于广义性质,可广泛应用于保守和非保守性质样品.密度盐标具有的优点是:(1)不受样品组成变化影响,只与溶液质量和浮力有关,测定值有高度可靠性与重现性;(2)测定大洋水盐度与现有实用盐度值相同,测定工业水盐度较实用盐度、氯度盐度值更接近绝对盐度Sa;(3)在已知溶质情况下,应用溶液膨胀系数和物质偏摩尔体积校正系数可统一溶质浓度与盐度的换算关系.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论述了“实用盐标”、“氯度盐标”定义的狭义性及应用范围,指出电导法和氯度法测定保守性质样品,数据正确;而测定非保守性质样品,测定值偏离绝对盐度Sa.笔者建议的“密度盐标”属于广义性质,可广泛应用于保守和非保守性质样品.密度盐标具有的优点是:(1)不受样品组成变化影响,只与溶液质量和浮力有关,测定值有高度可靠性与重现性;(2)测定大洋水盐度与现有实用盐度值相同,测定工业水盐度较实用盐度、氯度盐度值更接近绝对盐度Sa;(3)在已知溶质情况下,应用溶液膨胀系数和物质偏摩尔体积校正系数可统一溶质浓度与盐度的换算关系.
2001, 23(2): 57-61.
摘要:
研究了西太平洋海域(7°~26°N,122°~130°E)不同深度海水的氧、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巴士海峡附近海域几个深度上δ18O等值线均向东弯曲,δ3He等值线也出现了类似的分布特征,可能反映了南海海水与黑潮水的混合作用.氧、氦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为南海海水通过巴士海峡侵入了西太平洋提供了地球化学证据.
研究了西太平洋海域(7°~26°N,122°~130°E)不同深度海水的氧、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巴士海峡附近海域几个深度上δ18O等值线均向东弯曲,δ3He等值线也出现了类似的分布特征,可能反映了南海海水与黑潮水的混合作用.氧、氦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为南海海水通过巴士海峡侵入了西太平洋提供了地球化学证据.
2001, 23(2): 62-68.
摘要:
钙质生物壳的微量元素组合和Sr,Nd同位素组成是识别海底混合源沉积物中生物源物质相对贡献的重要参数.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强烈富集Sr,P,Mn和Ba,富集Li,U,Th,Sc,Co,Pb,Zn,Cr,Rb,Y,Sb和轻稀土元素,弱富集V,Ga,Zr,Nb,Cd和中稀土元素,相对贫Ge,Mo,In,Sn,Cs,Hf,Ta,W,Tl,Bi和重稀土元素,海水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含量和生物活动对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是有孔虫壳体中微量元素发生富集和贫化的主要机制,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水和太平洋有孔虫的有明显差异,表现出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并具有微弱的负Ce异常.有孔虫壳体的Sr,Nd同位素比值也与大洋海水不同,分别为0.709769和0.512162,前者略高于大洋海水,后者略低于大洋海水,表明冲绳海槽海水明显受大陆河水影响.
钙质生物壳的微量元素组合和Sr,Nd同位素组成是识别海底混合源沉积物中生物源物质相对贡献的重要参数.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强烈富集Sr,P,Mn和Ba,富集Li,U,Th,Sc,Co,Pb,Zn,Cr,Rb,Y,Sb和轻稀土元素,弱富集V,Ga,Zr,Nb,Cd和中稀土元素,相对贫Ge,Mo,In,Sn,Cs,Hf,Ta,W,Tl,Bi和重稀土元素,海水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含量和生物活动对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是有孔虫壳体中微量元素发生富集和贫化的主要机制,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水和太平洋有孔虫的有明显差异,表现出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并具有微弱的负Ce异常.有孔虫壳体的Sr,Nd同位素比值也与大洋海水不同,分别为0.709769和0.512162,前者略高于大洋海水,后者略低于大洋海水,表明冲绳海槽海水明显受大陆河水影响.
2001, 23(2): 69-78.
摘要:
通过对磁场分析发现,冲绳海槽中段存在线性磁异常,说明海槽轴部地壳已经发生破裂,新鲜洋壳已经生成,目前已进入扩张阶段.通过对磁条带和地震地层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冲绳海槽的张裂具有Ⅲ幕模式,即中到晚中新世的开裂幕(Ⅰ幕)、上新世—早更新世的拉张幕(Ⅱ幕)以及近代的扩张幕(Ⅲ幕).冲绳海槽中段的地磁场特征和已发生扩张的红海中段的磁场非常相似,说明冲绳海槽可能正向着“红海阶段”过渡发展.
通过对磁场分析发现,冲绳海槽中段存在线性磁异常,说明海槽轴部地壳已经发生破裂,新鲜洋壳已经生成,目前已进入扩张阶段.通过对磁条带和地震地层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冲绳海槽的张裂具有Ⅲ幕模式,即中到晚中新世的开裂幕(Ⅰ幕)、上新世—早更新世的拉张幕(Ⅱ幕)以及近代的扩张幕(Ⅲ幕).冲绳海槽中段的地磁场特征和已发生扩张的红海中段的磁场非常相似,说明冲绳海槽可能正向着“红海阶段”过渡发展.
2001, 23(2): 79-85.
摘要:
对1994年在莱州湾沿岸所取的E孔(37°07'N,118°55'E,孔深为821m)岩心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用等离子光谱法测量了9个常量元素、15个微量元素和碳酸钙的含量.结果表明,(1)E孔大部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尤其元素特征比值(Mn/Fe,Sr/Ba,Sr/Ca,Ti/Al)在地层分界处都有明显变化,可作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的重要指标;(2)常量元素含量变化主要受宿主矿物控制,主要反映物质来源,同时也反映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Fe,Al,Ca,Mg,Mn,Ti对物源和环境反映较为敏感;(3)微量元素在中更新世末期、最后间冰期、最后冰期和全新世四个不同沉积时期分布特征不同,尤其在气候“冷期”和“暖期”有不同分布规律;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旋回曲线之“波谷”对应着沙层沉积,有6个沙层代表“暖期”沉积,1个沙层代表“冷期”沉积;(4)E孔在冰期低海面时期风成粉砂沉积中碳酸钙含量偏高,间冰期时海侵沙层中碳酸钙的含量偏低,碳酸钙含量变化与粒度和沉积物类型有关,对气候、环境和地层划分有良好的指示.
对1994年在莱州湾沿岸所取的E孔(37°07'N,118°55'E,孔深为821m)岩心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用等离子光谱法测量了9个常量元素、15个微量元素和碳酸钙的含量.结果表明,(1)E孔大部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尤其元素特征比值(Mn/Fe,Sr/Ba,Sr/Ca,Ti/Al)在地层分界处都有明显变化,可作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的重要指标;(2)常量元素含量变化主要受宿主矿物控制,主要反映物质来源,同时也反映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Fe,Al,Ca,Mg,Mn,Ti对物源和环境反映较为敏感;(3)微量元素在中更新世末期、最后间冰期、最后冰期和全新世四个不同沉积时期分布特征不同,尤其在气候“冷期”和“暖期”有不同分布规律;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旋回曲线之“波谷”对应着沙层沉积,有6个沙层代表“暖期”沉积,1个沙层代表“冷期”沉积;(4)E孔在冰期低海面时期风成粉砂沉积中碳酸钙含量偏高,间冰期时海侵沙层中碳酸钙的含量偏低,碳酸钙含量变化与粒度和沉积物类型有关,对气候、环境和地层划分有良好的指示.
2001, 23(2): 86-92.
摘要:
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南侧发育了一条沙坝和一系列的湖,组成成山卫湖链,以面积最大的天鹅湖有关资料为主,运用粒度分析、软体动物鉴定、14C测年等方法,对So5,Sh5,Sh1和Sh6孔岩心进行分析,揭示了该湖链的形成过程:距今7000a左右,海水开始入侵,形成了荣成湾,距今6000a左右,沙坝和坝内的一系列半封闭湖形成.根据沙坝层理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形成后自然作用下的演化动态,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严重影响了湖的演化过程.
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南侧发育了一条沙坝和一系列的湖,组成成山卫湖链,以面积最大的天鹅湖有关资料为主,运用粒度分析、软体动物鉴定、14C测年等方法,对So5,Sh5,Sh1和Sh6孔岩心进行分析,揭示了该湖链的形成过程:距今7000a左右,海水开始入侵,形成了荣成湾,距今6000a左右,沙坝和坝内的一系列半封闭湖形成.根据沙坝层理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形成后自然作用下的演化动态,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严重影响了湖的演化过程.
2001, 23(2): 93-99.
摘要:
1995年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2.68±63.33)×104个/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80±3.46μg/dm3,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71%;平均初级生产力(C)为692.5±1192.4mg/(m2·d),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总生产力的贡献占68%.河口区悬浮物质浓度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的限制,各项生物参数与真光层深度紧密相关.生物锋区位于真光层深度10~20m、盐度26~32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同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胞活性(R)与光合作用同化数(AN)、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与海面光谱反射率的相互关系,为海洋水色遥感在初级生产力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995年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2.68±63.33)×104个/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80±3.46μg/dm3,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71%;平均初级生产力(C)为692.5±1192.4mg/(m2·d),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总生产力的贡献占68%.河口区悬浮物质浓度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的限制,各项生物参数与真光层深度紧密相关.生物锋区位于真光层深度10~20m、盐度26~32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同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胞活性(R)与光合作用同化数(AN)、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与海面光谱反射率的相互关系,为海洋水色遥感在初级生产力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01, 23(2): 100-108.
摘要:
闽南及闽中近海鲨鳐类肝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的脂肪酸包括16:0(14.9%~23.7%),18:0(5.3%~10.4%),18:1ω9(8.6%~16.9%),16:1(3.4%~7.5%),20:4ω6(3.8%~14.7%)和22:6ω3(10.7%~36.9%).22:6ω3在分析的所有种类(基齿鲨Hypoprion sp除外)均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成分.可见,闽南及闽中近海鲨鳐类肝油是22:6ω3良好的来源.底层生活习性种类肝油ω6PUFA的含量高于中上层种类,而中上层生活习性种类肝油22:6ω3的含量以及ω3PUFA与ω6PUFA的比值则相对地高于底层种类,这种现象可能与它们各自的摄食习性有关.
闽南及闽中近海鲨鳐类肝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的脂肪酸包括16:0(14.9%~23.7%),18:0(5.3%~10.4%),18:1ω9(8.6%~16.9%),16:1(3.4%~7.5%),20:4ω6(3.8%~14.7%)和22:6ω3(10.7%~36.9%).22:6ω3在分析的所有种类(基齿鲨Hypoprion sp除外)均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成分.可见,闽南及闽中近海鲨鳐类肝油是22:6ω3良好的来源.底层生活习性种类肝油ω6PUFA的含量高于中上层种类,而中上层生活习性种类肝油22:6ω3的含量以及ω3PUFA与ω6PUFA的比值则相对地高于底层种类,这种现象可能与它们各自的摄食习性有关.
2001, 23(2): 109-116.
摘要: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孔石莼(Ul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上述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20~30℃,15~30,孔石莼15~25℃,15~40,蜈蚣藻20~25℃,25~35;最大日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8.66%,12.28%,2.24%;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25℃,10~25.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SGRG.t.=0.873(S-5.487)(T-9.007)e(-0.0708S-0.0745T);SGRU.p.=0.222(S-2.665)e-0.047S(T-9.98)e-0.00057(T-9.98)2.7;SGRG.f.=2.6×10-4(S-10.856)(T-11.704)e0.156T-3.36×10-6STe0.219T;Vupt=11.812(S-4.081)(T-9.221)e-0.1S-0.148T.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孔石莼(Ul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上述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20~30℃,15~30,孔石莼15~25℃,15~40,蜈蚣藻20~25℃,25~35;最大日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8.66%,12.28%,2.24%;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25℃,10~25.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SGRG.t.=0.873(S-5.487)(T-9.007)e(-0.0708S-0.0745T);SGRU.p.=0.222(S-2.665)e-0.047S(T-9.98)e-0.00057(T-9.98)2.7;SGRG.f.=2.6×10-4(S-10.856)(T-11.704)e0.156T-3.36×10-6STe0.219T;Vupt=11.812(S-4.081)(T-9.221)e-0.1S-0.148T.
2001, 23(2): 117-123.
摘要:
采用频域二阶摄动法研究了浮式塔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计算了浮式塔在不规则波上的一阶运动响应函数和运动谱以及张力谱,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模型试验.由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试验结果与理论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波浪的二阶作用对浮式塔的低频纵荡有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说明频域二阶摄动法可以用于浮式塔的动力分析.
采用频域二阶摄动法研究了浮式塔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计算了浮式塔在不规则波上的一阶运动响应函数和运动谱以及张力谱,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模型试验.由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试验结果与理论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波浪的二阶作用对浮式塔的低频纵荡有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说明频域二阶摄动法可以用于浮式塔的动力分析.
2001, 23(2): 124-131.
摘要:
以淹没状态下的半圆型防波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规则波断面模型试验,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了堤体波压分布的特点,指出波浪经过堤顶破碎与否直接影响到堤体所受波力的大小,并建议了开孔办法和波力计算方法.
以淹没状态下的半圆型防波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规则波断面模型试验,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了堤体波压分布的特点,指出波浪经过堤顶破碎与否直接影响到堤体所受波力的大小,并建议了开孔办法和波力计算方法.
2001, 23(2): 132-141.
摘要:
热带风暴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加之海洋科学观测技术手段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致力于热带风暴对近海水文气象、海岸港湾工程建设、水体热交换、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台风风场导致海水水体强烈运动,加之其所伴随的暴雨、风暴潮将会极大地加速近岸浅水海域陆-海,河-海,海-空,海水-海底沉积物等界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海水水化学要素在短期内急剧变化,进而影响海水水质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过程,海水养殖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热带风暴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加之海洋科学观测技术手段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致力于热带风暴对近海水文气象、海岸港湾工程建设、水体热交换、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台风风场导致海水水体强烈运动,加之其所伴随的暴雨、风暴潮将会极大地加速近岸浅水海域陆-海,河-海,海-空,海水-海底沉积物等界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海水水化学要素在短期内急剧变化,进而影响海水水质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过程,海水养殖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2001, 23(2): 142-148.
摘要:
多倍体生物诱导和特性的研究是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多倍体生物由于其倍性原因往往不育,从而把用于繁殖的能量和物质转到生长方面,使其生长加快、个体较大,因而具有肉肥味美的特点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牡蛎多倍体研究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在诱导方法、生长发育和繁殖传代等各方面均有研究报道[1~7].
多倍体生物诱导和特性的研究是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多倍体生物由于其倍性原因往往不育,从而把用于繁殖的能量和物质转到生长方面,使其生长加快、个体较大,因而具有肉肥味美的特点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牡蛎多倍体研究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在诱导方法、生长发育和繁殖传代等各方面均有研究报道[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