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9卷  第3期

海洋水文
黄、东海黑潮流系和涡旋现象的一个正压模式
王卫, 苏纪兰
1987, 9(3): 271-285.
摘要:
为研究黄、东海域中的黑潮流系和涡旋现象,我们建立了一正压数值模式并进行了八个试验。试验的结果基本模拟了黑潮在此区域中的分支——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的特征现象以及其本身的路径。黄海暖流和济州岛南方的气旋性涡旋在试验中也得以反映。此外,模式预报出27°N、124°E附近存在一气旋型涡旋的可能性以及沿日本九州西南沿岸向南的海流为对马暖流的一分支。动力机制的探讨对试验中出现的流动特征给出了一些解释。
1964—1983年西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变化特征
徐炳荣, 方同德, 林传兰, 姜景忠, 厉善华
1987, 9(3): 286-293.
摘要:
据西太平洋七个经向剖面上北赤道流南北界面上20℃等温线深度差(ΔD),分析了西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平均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探讨了它与黑潮、北赤道逆流及埃尔尼诺之间的关系。各剖面上的ΔD平均变化曲线表明,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平均强度自东向西增强。从ΔD距平值的时间经度剖面图中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例如,ΔD距平向西传播,并有与埃尔尼诺事件相一致的3—4年的变化周期;当日本南部黑潮大弯曲及埃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强度均明显减弱;但对此两种不同的现象,北赤道流的减弱又有不同的特点。
澳大利亚悉尼外海陆架区内波场谱特性的分析
方欣华
1987, 9(3): 294-301.
摘要:
本文对澳大利亚悉尼外海陆架区上历时9天的浅海锚系海流计资料作了谱分析。得出,观测得到的脉动可能是内波,其低频分量以相速0.55m/s垂直于等深线向岸传播。不同于大洋内波谱特性,观测得到的温度谱呈ω-3/2律,并在ω=N处有急剧下降,而水平动能谱在低频段呈ω-5/2律,在高频段呈ω-4/8律。观测得到内波的总能量约为GM谱的1/2,可以认为上述与GM谱之偏离是由于从远处传入之内波的耗散,浅海局地生成的内波以及细结构污染等因素所致。
海洋气象
威布尔分布对风速年极值的拟合优势及其参数的数值解法
陈上及, 于继业
1987, 9(3): 302-310.
摘要:
本文对塘沽1966—1982年的年最大风速资料作了统计,从极值分析中得到威布尔(Weibull)分布较好拟合的结果,并用迭代法求得参数的一种较好数值解法。
西沙高空气候
王德瀚
1987, 9(3): 311-320.
摘要:
本文用1978—1984年7年每日两次探空、测风资料,研究西沙永兴岛上空温度、湿度、静力稳定度和里查逊数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平均特征。谐波分析计算表明,西沙上空比湿的季节变化可用年波表示,而气温年变一般需要两个谐波才能较好地描述。用三次回归多项式拟合求得比湿随高度分布的经验公式。湿稳定度参数在低层全年为负,中、上层为正。湿里查逊数符号分布和稳定度参数相同,其数值的大小受垂直风切变制约。分别按年平均和台风季平均给出西沙上空各等压面拔海高度和气温、比湿、空气密度分布的数据。
埃尔尼诺对全球粮食棉花产量影响的初步分析
蓝鸿第, 潘华盛
1987, 9(3): 381-384.
摘要:
气象条件的变化是引起农产品产量波动的主要自然因素,70年代初期不利气象条件使世界粮食储存量降低到使人忧虑的水平,而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猛涨到从未有过的高度[1],因此引起人们对气象变化与农产品产量关系的浓厚兴趣.一些国家已将产量预报投入业务服务;美国应用天气气候学方法及卫星遥感资料,对中、苏、加、澳、印、巴、阿、美8国粮食产量进行估测,苏联应用天气学方法编制美国产量预报.
海洋化学
海水中重金属离子与固体粒子的交换作用动力学研究——Ⅰ.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蔡卫君, 张正斌, 刘莲生, 郑士淮
1987, 9(3): 321-329.
摘要:
用不同初始浓度的微分法测定了海水中Cu(Ⅱ)与γ-AlOOH,α-FeOOH,无定形-FeOOH,水锰矿,蒙脱石及伊利石之间的交换作用动力学数据。得t=0时上述交换作用为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25℃)分别为0.110,0.069,0.042,0.214,0.064,0.043(分)-1。活化能分别为12.3,5.8,4.9,<1,10.4,7.1(kcal/mol)。 根据浓度、温度和搅拌速率三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各反应在初始阶段均为液膜扩散控制(γ-AlOOH体系尚需进一步论证)。
海洋资源的化学——Ⅸ.用于海水提钾的一种新型有机富集剂
孙玉善, 彭启强, 孙汉章, 梁卫民, 李学德, 胡宏纹
1987, 9(3): 330-334.
摘要:
作者首次研究了作为络合给予体(Donor)的CDAH2对海水体系和低浓溶液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的有机富集剂确能通过沉淀转化反应生成新的固相CDAHK·CDAH2,从而达到富集除钙海水中钾离子的预期目的。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钾离子的富集转化率可达90%以上。同时对该富集剂的富集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浙江近海沉积物中某些类脂物的分布特征
唐运千, 杨展雄, 徐鲁强, 周健
1987, 9(3): 385-390.
摘要:
海洋有机化学是近十余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由于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以及环境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此学科的迅速发展. 一些生物标记化合物(如烷烃、脂肪酸和芳烃等),能为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环境提供信息.此外,利用它们还可以识别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正构烷烃和饱合脂肪酸之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标记化合物,主要在于它们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能经受剧烈的降解作用(如高温和氧化反应等).
近岸海水中痕量锰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
王尊本, 郑朱梓, 胡晓蕾
1987, 9(3): 391-396.
摘要:
锰是一种为一切生物(人、动物、植物)所必需的痕量元素。它参与人体中精氨酸酶、丙酮酸羧化酶、RNA多聚酶等的反应,促进人体发育,特别是骨胳的生长.贫血和惊厥等症也与缺锰有关.动物缺锰时,雄性精子减少,失去交配与生育能力;雌性则会造成死胎和不孕症等.蔬莱缺锰将引起叶子变黄或变白.近年来还发现锰有抗癌作用.据调查,土壤中含锰量高的地区,癌症发病率较低[1-2].海水中的锰是一种营养要素,它的含量随海洋中生物的活动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海洋地质、地貌
南海东北部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模式的初步研究
苏广庆, 罗又郎, 邱传珠, 唐志礼, 王天行, 陈绍谋, 蔡慧梅, 涂霞
1987, 9(3): 335-343.
摘要:
本文根据本区沉积环境特征,划分为4个沉积相,阐明了各相带的特征标志及其相互关系。并从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的特征、分布和沉积相以及韩江三角洲沉积过程,结合珠江三角洲发育阶段的对比,初步认为南海东北部的沉积物是多次海退和海进作用形成的,其沉积演化模式似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的6个阶段。
中国近海的基本构造特征与力学成因
刘波
1987, 9(3): 344-352.
摘要:
本文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简述了中国近海及邻城地质构造体系空间展布特征与时间演变规律,进而根据海陆主要构造形迹和区域应力场,着重论证了东亚岛弧—海沟带及新华夏海形成的力学机制,特别对南海和冲绳海槽的成因问题,提出了不同于海底扩张说与弧后扩张说的新见解。
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特征
袁迎如, 陈冠球, 杨文达, 朱成文
1987, 9(3): 353-359.
摘要:
冲绳海槽为半深海沉积环境。根据粒度、钙质生物壳体和浮岩玻屑的含量进行综合分类,共有24种沉积物类型。调查区西南部具有较多的陆源沉积物,东北部具有较多的玻屑和钙质生物壳体,因而构成了各综合类型。 海槽西北坡角闪石、绿帘石、锆石、磷灰石含量高,东南坡紫苏辉石含量高;调查区西南部Na2O/K2O<1,Fe2O3/FeO>1,可能与浊积物有关,东北坡正好与之相反,是偏酸性浮岩玻屑含量较高的体现。 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陆源,次为火山喷发的浮岩玻屑和浮游有孔虫壳体。以海槽两侧而言,海槽西北坡沉积物中陆源物占优势,东南坡的岛源和海底火山物比较明显。
海洋生物、水产
65Zn在人工海洋小生境中的行为
陈英, 蔡福龙, 邱曼华, 许丕安, 黄凌毅, 赖招才, 林荣盛
1987, 9(3): 360-366.
摘要:
本文研究了人工小生境中65Zn在悬浮物、底质、藻类、罗非鱼、对虾、毛蚶和文蛤的浓集、排泄作用及它在上述生物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几种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悬浮物对65Zn具有高的浓集能力;藻类对65Zn的浓集两天后达到动态平衡;罗非鱼,对虾和毛蚶的肠道及毛蚶的鳃等部位,65Zn的浓集系数很高,但排泄也很快,是65Zn在这些生物体中代谢的紧要器官;核酸系统65Zn的含量最高,且RNA>DNA,有机酸系统含量最少。
两种米草(叶)的分解及其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蒋福兴, 王维中, 赵鸣, 仲崇信
1987, 9(3): 367-372.
摘要:
高生物量的米草植物枯死后分解成碎屑颗粒,成为河口、近海及海滩本身异养生物的食源。 作者采用尼龙袋法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低低滩的大米草(枯叶)年分解速度为90%左右;低滩的大米草(枯叶)在8个月内分解速度接近80%,相应的互花米草(枯叶)为76%。在分解过程中两种米草的残体(包括部分碎屑)蛋白质合量比原来枯叶的含量增加,最高可增加到200%以上;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粗灰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与分解物所处不同高程而有明显差异。此外,还测定和比较了在不同风浪条件下生长的大米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分枯死量的季节性变化。
北部湾海蛇血清对红血球溶血及抗蛇毒溶血作用的初步研究
莫有群, 吴世海
1987, 9(3): 397-402.
摘要:
海蛇剧毒,这是沿海渔民都知道的.海蛇毒的活性作用主要由四种组分起主导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毒液中的卵磷酯酶,可造成红血球破损而导致溶血.有关很多种蛇对本身毒液及其他蛇毒的毒伤有阻抵作用的研究已有报道(Strazght and Glenn,1976)[1].此外,Nahas等人[2]也曾对某些蛇的血浆对蛇毒的凝血活性进行过研究,发现蛇血浆对蛇毒的凝血作用有显著的抑制.
海洋物理
有限元-积分方程法解弹性目标声散射
鲍小琪, 徐其昌, 汪德昭
1987, 9(3): 373-380.
摘要:
本文说明了用有限元-积分方程求解弹性目标声散射的一般方法,并在其中引入了模态分析。此法可用于任意形状的弹性目标,并可提供较清晰的物理图象,便于分析目标弹性振动对散射场的影响。文中给出了水中钢柱在平面波场中的声散射的计算和测量结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