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19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研究
蒲书箴, 廖启煜, 于惠苓, 赵新, 徐贤俊
1997, 19(3): 1-9.
摘要:
利用我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获得的德雷克海峡地区水温资料,并结合国外锚碇浮标和测流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德雷克海峡绕极流的流速共有3个强流区,就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流的空间变化而言,以亚南极锋附近的海流最强,流向和流速也最稳定少变.德雷克海峡深层海流的空间分布特点与上层海流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深层流速明显减弱,且稳定性差.德雷克海峡绕极流有着明显的时间变化,但是这种时间变化因地而异.极锋附近在冬春季节是稳定的深层北向流,它与南半球高纬度的冬、春季节的Ventilation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德雷克海峡上层水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锋面分布特征.水温在德雷克海峡的高纬度区更加稳定少变,而极锋附近深层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大.
夏季台湾海峡海流计算Ⅱ.三维半诊断及预报模式计算
王惠群, 袁耀初
1997, 19(3): 10-20.
摘要:
本文在σ坐标下建立了一个半诊断计算及预报计算的数值模式,应用于台湾海峡夏季时三维海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t=2.5d时,密度场和速度场得到调整,即得到半诊断解,当t=40d以后,解已达到准稳定态;半诊断及预报计算的结果在定性上是与诊断计算结果一致.但它们在定量上有些变化,如表层台湾岛西岸附近的最大水平流速,在t=0时(诊断)为59.1cm/s,t=2.5d时(半诊断)为62.1cm/s,t=300d时(预报)为62.0cm/s.此外,在半诊断及预报计算中,上升流也主要发生在福建近岸等,但流速加强,范围也有所扩大.
一个用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海洋大气环流耦合模式Ⅰ.模式的形成及性能
陈克明, 张学洪, 金向泽, 林武银
1997, 19(3): 21-32.
摘要:
本文初步建立了一个可用于模拟几十年到上百年气候变化的全球大气-海洋-海冰耦合的环流模式(CGCM).该模式采用“预估-校正”的月平均距平耦合方案,把一个两层大气环流模式(AGCM)和一个20层海洋环流模式(OGCM)耦合在一起;由于北冰洋尚未被包括在海洋模式内,因此我们在大气模式中嵌入了一个北冰洋薄层热力学海洋模式.130年的积分试验表明,尽管耦合模式的长时期积分中存在着明显的气候漂移现象,但模式模拟的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上是合理的.这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式模拟全球增强温室效应提供了数值实验依据.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王东晓, 周发琇, 李永平
1997, 19(3): 33-44.
摘要: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化学消油剂对孔石莼生长影响的研究
杨庆霄, 高光智, 粟俊, 蒋岳文
1997, 19(3): 45-4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化学消油剂和消油剂-原油混合物对孔石莼(Ulua Pertusa(Kjellm))生长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结果.选择的生理学参数是NO3、PO4、DO和叶绿素a.研究结果表明,双象1#消油剂以及消油剂一原油混合物溶液在3mg/dm3以土的浓度时,皆能观察到该藻体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在同一条件、浓度下,混合物溶液对该种海洋浮游值物生长的影响比月单一溶液要大.同时定量地计算了单价污染物浓度对该种藻体叶绿素a生产量影响的百分数,分别为:消油剂((1)x]是1.34%,原油(辽河原油(2)l]是1.82%,混合物((3)h)是4.54%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物对微生物的活动没有抑制作用.
铁对中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陈慈美, 郑爱榕, 周慈由, 陈宇舟
1997, 19(3): 50-56.
摘要: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着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关系.实验还发现,当N/P为20:1时(比较40:1和10:1),铁与氮交互作用对细胞生长、色素化程度以及氮同化能力影响尤其显着:当Fe浓度一定时,不同形态的氮源对藻胞内AA转化为Pr速率的影响是低氧化态氮源高于高氧化态氮源.
台湾海峡真光层有机碳动力学研究──DOC大幅度的日变化
彭兴跃, 洪华生, 商少凌
1997, 19(3): 57-65.
摘要:
1994年8月和1995年2月在台湾海峡对DOC作定点连续观测,发现DOC日变化很大(2~4mg/dm3),且变化的幅度有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DOC昼夜变化的总的规律是白天比晚上高,夜晚始终处于低值;依据DOC的昼夜变化可将DOC分为DOCnew和DOCold两部分;D0Cnew在真光层中快速地产生、消耗、再循环;DOCold则相对稳定,可从真光层底部输出;DOC的快速变化表明DOC的产生和被细菌消耗利用的速度都非常快.文中还尝试快速富丽叶变换(FFT)来分离引起DOC日变化的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并依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初级生产力,微生物对DOC的利用,DOC输出生产力等问题.
淤泥质岸滩侵蚀堆积动力机制及剖面模式──以连云港地区淤泥质海岸为例Ⅰ.波浪和潮流
樊社军, 虞志英, 金谬
1997, 19(3): 66-76.
摘要: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淤泥质岸滩侵蚀堆积动力机制及剖面模式──以连云港地区淤泥质海岸为例Ⅱ.泥沙运动和岸滩剖面演变模式
樊社军, 虞志英, 金镠
1997, 19(3): 77-85.
摘要:
本部分则从淤泥质岸滩沉积物的水动力学特征出发,论述了不同状态的泥沙的不同运动规律,给出了两种不同岸段的近岸含沙量和岸滩冲淤率的横向分布的定量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和堆积岸滩剖面的演变模式,并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最后还对岸滩冲淤转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南海北部近海污损苔藓虫的分布
严岩, 严文侠, 董钰, 王华接, 严涛, 梁冠和
1997, 19(3): 86-91.
摘要:
报道了南海北部近海海区污损性苔藓虫的组成及其分布.采集的苔藓虫共有34种,隶属于23属22科,浮标上24种苔藓虫,大多数附着于深水层的水泥沉块上.平台上13种苔藓虫,主要种类是误名裂孔苔虫、萨氏膜孔苔虫.文中讨论了污损性苔藓虫的水深分布、幼虫的附着行为和幼虫类型.
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桡足类一新种──单毛尖头水蚤
连光山, 钱宏林
1997, 19(3): 92-96.
摘要:
单毛尖头水蚤Arietell usunisetosus n.sp.(桡足亚纲,哲水蚤目,尖头水蚤科,尖头水蚤属)模式标本(2♀)系采自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它有若干明显不同于本属其他已知种的形态特征,如雌性尾叉不对称,左叉外缘隆起呈瘤状;第5对胸足瘤状内肢顶端各具1长刚毛,宽舌状的外肢末端不具末刺等.
pH影响真鲷仔、幼鱼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陈品健, 王重刚, 黄崇能, 顾勇, 陆浩
1997, 19(3): 97-101.
摘要:
真鲷仔、幼鱼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随生长发育而变化.仔鱼期蛋白酶比活力峰值和次峰值出现在pH6.0和5.0;幼鱼期胃蛋白酶最适pH在2.2以下,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H在10.0以上.真鲷仔幼鱼蛋白酶活性的变化与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完善有关;育苗过程中使用单一铒料导致仔幼鱼的不适应,是育苗中仔稚鱼期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与营养研究
区又君, 李加儿
1997, 19(3): 102-110.
摘要:
在不同温度下,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生长和营养吸收具有如下特点:(1)温度能影响胚胎发育时间和初孵仔鱼及其卵黄囊的大小;(2)初孵仔鱼生长迅速,24h以后缓慢生长;(3)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4)仔鱼在卵黄球完全吸收时初次摄食,开始摄食时间较长,饥饿的仔鱼在开口后呈负生长;(5)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6)温度对卵黄囊期仔鱼生长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器官分化速度、卵黄囊吸收速度和开口摄食时间不同.
波浪在浅水区的变形及破碎
李玉成
1997, 19(3): 111-118.
摘要:
利用波作用的守恒原理分析了波浪及波浪谱在水流作用下的变形;讨论了由于波的存在引起的水流速度垂线分布的变化;研究了不规则波的破碎准则;提出了浅滩上波浪谱变形及破碎的新方法以及计算破后波的VOF方法;最后讨论了方向谱在水流中的变形问题.
不规则波在抛石基床中的渗流对墩柱的作用
邱大洪, 杨钢
1997, 19(3): 119-132.
摘要:
本文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求解了不规则波作用下抛石基床上圆柱墩底部的渗流力.抛石基床内的渗流阻力采用了非线性的Forchheimer方程,同时还考虑了基床以外海床土内的渗流特性.为了验证所得到的数值解,进行了模型试验,两者吻合良好.应用所编程序,进行了大量计算以研究一些主要参数的影响.文中还对不规则波与规则波作用下渗流力的比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此比值得到了一个可供工程实际应用的简化计算模式,从而可以简化不规则波作用下渗流力的计算.
计算孤立小桩柱上随机波浪力的一个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
宋金宝, 徐德伦, 孙孚
1997, 19(3): 133-141.
摘要:
本文在线性波理论下,从计算孤立小桩柱上随机波浪力的Morison公式出发,通过对波浪力的概率密度的推导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该公式与己在工程上广泛使用的Borgman 1967年提出的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在对阻力的线性化上略有不同.由这个公式计算的小桩柱上的阻力是按Borgman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进行计算所得结果的1.08倍,但按这个新的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计算的随机波浪力的方差与直接利用Morison公式进行计算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文中给出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当阻力显著时,由我们提出的及Borgman给出的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得到的小桩柱上小累积概率下的随机找浪力,均比直接由Morison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偏小,但按我们给出的线性化的Mormon公式得到的结果,要比按Borgman的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直接由Morison公式给出的结果.
常规信息对遥感海表流场的修正方法
毛志华, 潘德炉, 潘玉球, 黄韦良
1997, 19(3): 142-149.
摘要:
从美国NOAA系列卫星AVHRR资料得到海表温度(SST)图能大面积同步地反映出某一时刻海表面温度分布实况,而海表温度结构反映出一定的海流信息.因此,从有时间序列的SST图的变化规律可定性地看出水团的移动情况.如果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连续SST图就可反演海表流场,得到大面积同步的海表流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