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1年  第13卷  第3期

海洋水文
浅海潮致贯跃层混合效应
杨殿荣, 周德坚, 张玉琳
1991, 13(3): 295-304.
摘要:
根据在渤海石油平台上进行的为期两周的温跃层专题观测资料,对温跃层深度、上下两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模式是以Stigebrandt模式为基础,并根据研究海区的特点作了重要的补充。模拟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证明潮与风产生的联合卷挟作用,能产生很强的贯穿跃层的海水交换与混合。它使浅海夏季温跃层以下海水温度升高,并使上层海水营养盐得到补充,对海洋物理环境以及对海洋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沿岸上升流和沿岸锋面的数值研究
刘先炳, 苏纪兰
1991, 13(3): 305-314.
摘要:
本文构造了一个垂向二维的数值模式,对夏季浙江沿岸上升流和沿岸锋面的结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动力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模式考虑具有陆架底坡f—平面连续层化流体,并采用Richardson数依赖的垂直涡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浙江沿岸上升流按其成因可分成两个区域,即近岸区和远岸区。在近岸区,风应力对上升流和沿岸锋面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远岸区,上升流主要由沿岸向北的台湾暖流诱生。夏季沿岸锋面的生成和沿岸较强的上升流有密切关系。
黄、渤海水温垂直结构数值预报方法的研究——Ⅰ.一维数值预报模式
王宗山, 徐伯昌, 邹娥梅, 杨克奇, 李繁华
1991, 13(3): 315-321.
摘要:
文中根据历史水温资料分别建立无维温度θT和无维深度η,进而建立水温垂直剖面的无维自模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利用热传导方程在忽略平流和涡动效应条件下建立描述表面水温(Ts)、底层水温(TH)和上均匀层厚度(h)的一维模式。文中,利用本模式试报了(时效为5、10、15d)南黄海20个站的TsTHh、温跃层厚度和强度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海洋气象
不稳定状态下惯性重力波对台风发生、发展和移动的作用
钮学新
1991, 13(3): 325-332.
摘要:
本文用波动不稳定理论,对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波动是不稳定状态下的惯性重力波。大气中存在深厚潮湿层和水气凝结加热可促使和加剧波动的不稳定,并有利于波动能量频散减小,因此有利于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而且又能使波动移动速度减慢。基本态比容随气压的变化小于绝热分布的情况,也可导致波动不稳定,因此,对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海表层水温的低频振荡
周发琇, 于慎余
1991, 13(3): 333-338.
摘要:
本文对以西沙为代表的南海海域1961—1984年的表层水温(以下简称水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海水温存在3—5a和准两年周期的低频振荡。这种振荡与南方涛动和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显示出南海水温低频振动是热带太平洋水温低频振荡的组成部分,埃尔尼诺事件之后,南海有明显的增温现象发生。但南海水温与热带西太平洋水温的振动相比较,显示出它具有区域性特征。
太平洋海温和渤海海冰
解思梅, 包澄澜, 韦定英
1991, 13(3): 339-347.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ST)与东北、华北地区冬季气温以及渤海海冰之间的关系。发现前7—24个月赤道东太平洋SST与后三者之间有密切的遥相关关系,即SST异常偏高(低)——埃尔尼诺(反埃尔尼诺事件)时,在翌年冬季华北、东北地区将是异常偏暖(冷)年,渤海海冰将是轻冰(严重冰封)年。渤海海冰1950—1988年共有5次严重冰封年,有4次都是出现在反埃尔尼诺年后期,仅有1952/53年冬季的严重冰封年出现在埃尔尼诺年后期,可信度达80%。而埃尔尼诺年后期则绝大多数出现轻冰或正常冰封年,可信度达94.7%。用前期海温建立的回归方程,以预报冰级误差小于1为正确,则30年拟合值有26年准确,拟合准确率达87%。8年预报准确率也达87%。
海洋化学
东海溶解氧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
蒋国昌, 王玉衡, 唐仁友
1991, 13(3): 348-355.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1984年8月至1985年5月东海溶解氧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节水体明显分层,密度跃层强度大,春季透光层光合作用强烈,氧的净增量(AO2)大,在水文条件和生物活动占优势的情况下,春季氧含量形成了垂直分布有一最大值;并且发现跃层上界面以上水体中△O2和叶绿素a垂直积分值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7(n=9)。△O2季节变化明显地展示了上层光合作用和底层氧化过程在各个季节的强弱程度,而且间接地反映了春季初级生产力为全年最高.
海水中锶-90和铯-137的同时测定
秦学祥, 杜春艳, 张振生
1991, 13(3): 356-362.
摘要: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痕量锶—90和铯—137同时测定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采用磷钼酸铵(AMP)浓集铯—137;0.45mol/dm3 HDEHP—正庚烷直接萃取钇—90(锶—90子体),沉淀源分别为碘铋酸铯、草酸钇进行低本底β—计数。本方法简便、快速,对主要核素去污效果较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好,测定方法最低检测活度90Sr为4.5×103Bq/dm3,137Cs为5.7×10-3Bq dm3
厦门市排海污水COD的降解动力学
陈松, 廖文卓, 许爱玉, 骆炳坤
1991, 13(3): 401-406.
摘要:
污水排海是目前滨海城市排污的主要方式。城市污水来自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水中有机污染含量往往比海水水质标准允许量高出近百倍。目前的海洋环境污染一般也以有机染污为主。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水质控制的一个主要指标。污水所含有机污染物是个复杂的混合物,它们的含量一般都很微小,其中许多种类难以分离和直接鉴定,因此在环境污染监测和水质控制工作中,常常采用某些比较实用的宏观参数作为指标。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是其中常用的一种[1]。它是海水水质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2]。也是近年来若干临海城市制定污水排海规划时水质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
海洋地质、地貌
闽江口分汊河床的特征、类型及其成因
祝永康
1991, 13(3): 363-370.
摘要:
本文将分汊河床分为构造型和冲积型两类,其中除阐明冲积型分汊河床的特征和成因外,尚着重分析地质构造和河口发育阶段对分汊河床的影响。
天津地区全新世牡蛎滩的古海洋学意义
王强, 李秀文, 张志良, 李凤林, 邵军, 白德中, 尚学熙, 唐若鲁
1991, 13(3): 371-380.
摘要:
据天津地区牡蛎滩的研究,本文确认:在渤海西岸牡蛎滩中,以天津宁河地区所见最为发育;它由长重蛎和近江重蛎2种的尸积群和埋葬群组成。据14C测年可知,它们自中全新世初期即已形成,一直延续到2kaB.P.(14C年代)余。其顶板有程度不同的起伏,即使有河口位置空间移动的影响,其顶板分布范围也仅是在现代天津地区平均低潮线下,故而,它们不能表明海平面波动,由于带状牡蛎滩近EW向分布,表明当时潮汐方向与现代相近。
中国近海细粒级沉积物中的方解石分布、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李国刚, 秦蕴珊
1991, 13(3): 381-386.
摘要:
近年来的中国近海陆架沉积学研究中,方解石在粘土级(<2μm)沉积物中的存在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它已被用做指示黄河沉积物运移的标志性矿物。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近海295个表层样品,并探索了方解石矿物的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除少数样品外,几乎普遍存在方解石矿物;(2)黄河物质富含方解石,其输运与沉积基本上控制着渤海和南黄海的方解石分布;(3)东海和南海的方解石分布趋势呈沿岸低、向外海方向增高。与钙质超微浮游生物的总量分布一致;(4)黄河物质中的一万解石是法源的。而东海和南海远离海岸地区的大量的万解石则是现代海洋生物沉积作用的产物;(5)由于方解石矿物在中国近海沉积物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两种成因类型。在中国近海陈架上使闺方解石矿物作为来源的标志应引起很大汪意。
黄河口附近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沈志良, 陆家平, 刘兴俊
1991, 13(3): 407-411.
摘要:
黄河以水少沙多而著称,自1855年以来,河口已经历10余次大型改道,形成以黄河泥沙淤积为主要特征的三角形河口沉积带。本文首次报道并讨论了黄河口附近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分布。
海洋生物、水产
中国海洋哺乳动物区系
王丕烈
1991, 13(3): 387-392.
摘要:
本文对中国海洋哺乳动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已知鲸目中须鲸亚目有8种,齿鲸亚目包括淡水产的白鱀豚有23种,鳍脚目有5种,海牛目有1种,总计37种。中国海洋哺乳动物在各个目然海区按种类论,渤海最贫乏,仅有8种,南海最多有26种。大陆沿岸有30种,台湾省有26种。有些种类热带性较强,明显的代表着南部海区海洋哺乳动物的区系特征,一些来自寒海区的冷温种,代表着北部海区海洋哺乳动物的区系特征。
锯缘青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
王桂忠, 李少菁
1991, 13(3): 412-416.
摘要:
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跟踪消化和代谢方面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投饵方案以及了解养殖对象食性的转变情况。锯缘青蟹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之一,养殖热潮方兴未艾。为了了解青蟹在不同发育期中的食性以及食性的转变情况,给青蟹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青蟹不同发育期的四种酶的同工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黄盖鲽育苗设置及育苗技术条件的研究
毕庶万, 郑振虎, 刘信艺, 王育红, 徐宗法
1991, 13(3): 417-423.
摘要:
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e)属鲽科中的冷温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东、黄、渤海[1-6]。地方种群多,洄游范围小,适应能力强,既具杂食性,又能耐低温。虽非名贵鱼种,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早在60年代,日本学者便着手进行其人工育苗和放流试验[4,7-9]至今年放流2.0—3.0cm的稚鱼达700万尾。我国则无人从事此项研究。为了恢复渔业资源,在渤海开展其增殖放流,笔者从1982年开始,先后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苗种中间培育和放流试验等[5-8]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初步研究
李加儿
1991, 13(3): 424-430.
摘要:
研究鱼类的代谢水平,不仅在鱼类呼吸生理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养殖学上也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为养殖生产及活鱼运输过程中进行水质调节,为确定合理的放养和装运密度,增氧流水,防止泛池,合理地利用饵料,提供科学依据。关于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工作,我国学者对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作了较系统地测定[1,2],但对海产经济鱼类方面的研究报告,尚不多见[3]
海洋工程
近底管线上的波浪力
赵德庭, 任佐皋
1991, 13(3): 393-400.
摘要:
本文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同步测试了近水底管线在波浪作用下的水平力和外力,并应用莫里逊公式、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按最小二乘原理统计了水平力系数CD和CM,分析了它们与KC数间的关系,提出了经验式。本文重点探讨了升力过程线的计算模式,采用傅氏级数法分析了实测升力过程线,提出了五阶升力系数及其相应的初相位值与KC数的经验关系式,从而,首次提出了计算升力和合力过程线的方法。文中还通过实例,比较了力过程线的实测值和计算值,讨论了最大合力值及其相位特征等。
倾斜杆件上的波流力谱——实验研究
滕斌, 李玉成
1991, 13(3): 431-440.
摘要:
海洋结构中,大部分结构均由杆件组成的。对于垂直杆件上的波浪力,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相当多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比较实用的计算方法。实际海洋结构上的杆件,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倾斜着,垂直杆件只不过是倾斜杆件的一种特例。因此,波浪、水流对倾斜杆件的作用问题,更具有其广泛性和代表性。但由于倾斜杆件上波流作用力的复杂性,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不规则波浪作用下的研究,至今见到的工作较少。实际工程计算中,往往借助于垂直桩柱下的资料和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