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明征, 陈天, 胡云壮, 李勇, 单红仙, 贾永刚.
波流作用下海底边界层沉积物再悬浮与影响因素研究
. 海洋学报,
2020, 42(3): 97-106.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20.03.009
|
[2] |
李诚, 张弛, 隋倜倜.
浅化波浪层流边界层流速分布特性的数值分析
. 海洋学报,
2016, 38(5): 141-149.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6.05.013
|
[3] |
王平, 陈葆德, 曾智华.
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边界层结构的影响
. 海洋学报,
2014, 36(9): 84-93.
doi: 10.3969.issn.0253-4193.2014.09.010
|
[4] |
鲁远征, 吴加学, 刘欢.
河口底边界层湍流观测后处理技术方法分析
. 海洋学报,
2012, 34(5): 39-49.
|
[5] |
于志刚, 姚鹏, 甄毓, 姚庆祯, 米铁柱, 陈洪涛.
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 海洋学报,
2011, 33(5): 1-8.
|
[6] |
蔡树群, 甘子钧.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应用: 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
. 海洋学报,
2000, 22(3): 7-14.
|
[7] |
薛晓春, 赵子丹.
波浪作用下直立堤前床面边界层内传质速度
. 海洋学报,
1997, 19(1): 113-122.
|
[8] |
王东晓, 周发璓, 秦曾灏.
南海上层海洋环流两层半模式的数值模拟Ⅰ.闭边界海盆季节性环流
. 海洋学报,
1996, 18(5): 30-40.
|
[9] |
蔡树群, 苏纪兰.
南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 海洋学报,
1995, 17(2): 12-20.
|
[10] |
万邦君, 郭炳火, 陈则实.
黄海热结构的三层模式
. 海洋学报,
1990, 12(2): 137-148.
|
[11] |
吕乃平, 李诗明, 苏立荣.
赤道西太平洋的边界层特性和通量计算
. 海洋学报,
1990, 12(5): 571-580.
|
[12] |
张怀民, 周明煜.
夜间海面上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研究
. 海洋学报,
1989, 11(2): 150-161.
|
[13] |
李兴生, 张子瑜.
论海洋大气对流边界层廓线的相似律预告
. 海洋学报,
1989, 11(1): 23-30.
|
[14] |
吕乃平, 李诗明, 陈景南, 郑月明, 周明煜.
用声遥感方法计算对流边界层中洋面上的湍流热通量
. 海洋学报,
1988, 10(5): 538-545.
|
[15] |
王春在, 秦曾灏.
地转动量近似条件下的海-气边界层动力学特性
. 海洋学报,
1987, 9(6): 698-708.
|
[16] |
秦曾灏, 刘秦玉, 封少林.
海洋大气边界层风场的非线性动力诊断模式的数值试验
. 海洋学报,
1986, 8(6): 678-685.
|
[17] |
苏纪兰.
沿岸边界层对浅海风生流场影响的探讨
. 海洋学报,
1984, 6(6): 717-726.
|
[18] |
陈孔沫.
海上台风风场模式
. 海洋学报,
1982, 4(6): 771-777.
|
[19] |
秦曾灏.
简单海-气边界层模式中的埃克曼流动Ⅱ——有限深海的情形
. 海洋学报,
1980, 2(4): 23-36.
|
[20] |
秦曾灏.
简单海-气边界层模式中的埃克曼流动Ⅰ——无限深海的情形
. 海洋学报,
1980, 2(3): 2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