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言等,夏季中国大陆及其邻近海面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天气学研究,I}国夏季副热带天气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63,106-123.
|
陶诗言、朱福康,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气象学报,84(1964),4:385-395.
|
余鹤书等,副热带高压振荡周期及其中期预报,气象科学技术集刊(6),气象出版社,1983,9-16.
|
赵卫等,南亚高压与我国天气的关系,气象科学技术集刊(1),气象出版社,1981,11-17.
|
黄士松、汤明敏,夏季海洋上副热带高压的成长、维持与青藏高压的联系,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1:141-145.
|
叶笃正等,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大气科学,3(1979),1:1-10.
|
林本达、缪锦海,1977年出梅时期副高北跳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大气科学,5(1981).3:257-265.
|
杨广基、王兴东,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结构的个例分析,气象,1978,6:19-20.
|
喻世华、张立建,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及其进退机制的分析研究,空军气象学院学报,1985,1:29-37.
|
喻世华、颜景容,1979年东亚夏季风环流建立过程的分析,热带气象,2(1986) 1:55-61.
|
喻世华、茅卫平,1979年东亚地区夏季风环流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热带气象,2(1986),4:349-354.
|
潘菊芳,太平洋高压移动规律的探讨,气象学报,25(1954),1:101-122.
|
袁恩国,夏季经圈环流的调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关系,大气科学,5(1981),1:60-67.
|
陈桂英、廖荃荪,100毫巴南亚高压和我国夏季降水,气象科学技术集刊(6),气象出版社,1983,41-51.
|
Wang Qianqian et al.The effect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on the mean summer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Aduancesin Atmospheric Sciences,3(1986),1:72-85.
|
叶笃正、高由禧等,青藏高原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79,136.
|
黄士松、汤明敏,夏季东半球海上越赤道气流与赤道西风、台风及副热带高压活动的联系,南京大学学报(气象学),198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