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王永红 沈焕庭 李广雪 刘高峰

王永红, 沈焕庭, 李广雪, 刘高峰.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J]. 海洋学报, 2005, 27(5): 145-150.
引用本文: 王永红, 沈焕庭, 李广雪, 刘高峰.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J]. 海洋学报, 2005, 27(5): 145-150.
WANG Yong-hong, SHEN Huan-ting, LI Guang-xue, LIU Gao-feng.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siltation and erosion in the Xinqiao Channel of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J]. Haiyang Xuebao, 2005, 27(5): 145-150.
Citation: WANG Yong-hong, SHEN Huan-ting, LI Guang-xue, LIU Gao-feng.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siltation and erosion in the Xinqiao Channel of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J]. Haiyang Xuebao, 2005, 27(5): 145-150.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06015):"973"资助项目(2002CB412408);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0503);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2004-1).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siltation and erosion in the Xinqiao Channel of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

  • 摘要: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计算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自1861年以来新桥水道冲淤过程明显被分为三个阶段:1861~1926年的66a间新桥水道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后又重新产生淤积,总容积变化不大;1926~1958年的33a间新桥水道在不断的冲刷中总容积由2.603亿m3增长到5.076亿m3;1958年至今的45a时间里水道容积基本保持在平均5.02亿m3.1926年新桥水道10m等深线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1947年5m等深线向上延伸,扁担沙已经不再与崇明岛相连;1958年上下扁担沙的5m等深线基本连成一体,可以认为此时新桥水道已经形成.从新桥水道的横断面变化来看,其主泓不断发生变化,主泓经历了向北移的过程,移动约为1.1~2.8km.
  • FAIRBRIDGE R W,BOURGEOIS J.The Encyclopedia of Sedimentology [M].Donden:Hutchinson and Ross Inc,1978.288.
    BARUA,DILIP K.Suspended sediment movement in the estuary of the Ganges-Brahmaputra-Meghna river system [J].Marine Geology,1994,91:243-253.
    陈吉余,虞志英,陈德昌,等.钱塘江河口段的泥沙移运与河槽变形[A].河口海岸研究成果汇编:钱塘江河口研究专集[C].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室,1965.43-68.
    曹沛奎,董永发,周月琴.杭州湾北部潮流冲刷槽演变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9,44(2):157-166.
    余祁文,符宁平.杭州湾北岸深槽形成及演化特性的研究[J].海洋学报,1994,16(3):74-85.
    陈吉余,恽才兴,徐海根,等.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模式[J].海洋学报,1979,1(1):103-111.
    沈焕庭.长江口潮波传播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1977年地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53-60.
    沈焕庭,李九发,金元欢.河口涨潮槽的演变及治理[J].海洋与湖沼,1995,26(1):83-89.
    宋志尧,严以新,朱勇.河口涨潮沟形成水动力机制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45-48.
    杨干然,罗宪林,彭炳健.新会崖门港外航道拦门沙的发育演变及治理问题[A].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及其在华南港口建设中的应用[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177-20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09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10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3-06
  • 修回日期:  2004-09-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