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在IONESS系统中浮游介形类的昼夜垂直移动

钱鲁闽 焦念志 林景宏 陈瑞祥

钱鲁闽, 焦念志, 林景宏, 陈瑞祥. 在IONESS系统中浮游介形类的昼夜垂直移动[J]. 海洋学报, 2004, 26(5): 123-131.
引用本文: 钱鲁闽, 焦念志, 林景宏, 陈瑞祥. 在IONESS系统中浮游介形类的昼夜垂直移动[J]. 海洋学报, 2004, 26(5): 123-131.
QIAN Lu-min, JIAO Nian-zhi, LIN Jing-hong, CHEN Rui-xiang.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in IONESS system[J]. Haiyang Xuebao, 2004, 26(5): 123-131.
Citation: QIAN Lu-min, JIAO Nian-zhi, LIN Jing-hong, CHEN Rui-xiang.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in IONESS system[J]. Haiyang Xuebao, 2004, 26(5): 123-131.

在IONESS系统中浮游介形类的昼夜垂直移动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in IONESS system

  • 摘要: 根据IONESS系统对浮游动物的分层采样结果,研究浮游介形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浮游介形类存在着整个类群的昼夜垂直移动,白天其丰度最大值记录于200~300m层,并往上层水域递减,而夜间则明显往上层密集,丰度最大值提升至50~100m层;就物种多样性而言,由于工作水层(0~1000m)以深水层的众多种类于夜间上升至1000m以浅水层,导致工作水层内总种数由白天的49种剧增至夜间的78种,增幅达60%,各分层的种类数都有较明显的增加,750~1000m层的增幅最大,达150%,其次为50~100m层(增幅达125%);各种浮游介形类有不同的昼夜垂直移动模式,但绝大多数种类属于夜间上升型,少数种类属于不敏感类型,极少数种类却具夜间下降的移动特点.浮游介形类虽具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但这一变动往往局限于一定水深范围,从而反映出介形类的层状分布特点,可划分为广深分布型、上层分布型、中层分布型和下层分布型.
  • 陈瑞祥,蔡秉及,林茂,等.南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J].海洋学报,1988,10(5):337-341.
    陈瑞祥,蔡秉及,林茂,等.浮游生物[B].南海中部海域环境资源综合调查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62-252.
    陈瑞祥,林景宏.东海东北部浮游介形类的丰度、多样性及与黑潮源区的比较[A].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五)[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436-451.
    陈瑞祥,林景宏.南海中部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生态研究[J].海洋学报,1993,15(6):91-9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四)[B].曾母暗沙——中国南疆综合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46-154.
    陈清潮,张谷贤,高琼珍,等.浮游动物(三)[B].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一)[R].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639-70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81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98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11-08
  • 修回日期:  2003-02-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