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夏季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
摘要: 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悬浮体的高值区出现在苏北近岸一带,测得的最高值为7.57mg/L,其次是长江口和调查区的北部.低值区大面积分布在调查区的中部和山东半岛以南,悬浮体含量小于0.5mg/L.远岸的悬浮体垂向分布中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分层性.在长江口外的悬浮体分布中可看到台湾暖流的影响,它的存在限制了长江入海物质的向东扩散.尽管7月是黄河和长江的丰水期,大量物质被携带入海,但还未能构成悬浮体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来源是沉积物的再悬浮,其次才是河流携入的物质,海水中的生物组分居三.现代河流入海物质的影响范围主要是调查区南北两端.在深水区,温度、盐度跃层的形成限制了底层悬浮体向上扩散.海水中物质的运移主要在海水底层进行,以悬浮-沉积-再悬浮-再沉积的方式进行着物质的运移和交换.
-
秦蘊珊、李凡、郑铁民、徐善民,南黄海冬季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海洋科学,10(1986),6:1-7. 秦蘊珊、郑铁民,东海大陆架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初步探讨,黄东海地质,科学出版社,1982,89-51. 度志英、陈德昌、金宇镠,江苏北部旧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形成及其侵蚀改造,海洋学报,8(1986),2:197-206. 丁文兰,东海潮汐和潮流特征的研究,海洋科学集刊,第21集,科学出版社,1984,135-148. 丁文兰,渤海和黄海潮汐潮流分布的基本特征,海洋科学集刊,第25集,科学出版社,1985,27-4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60
- HTML全文浏览量: 6
- PDF下载量: 674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