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渤、黄海及东海北部强温跃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

赵保仁

赵保仁. 渤、黄海及东海北部强温跃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J]. 海洋学报, 1989, 11(4): 401-410.
引用本文: 赵保仁. 渤、黄海及东海北部强温跃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J]. 海洋学报, 1989, 11(4): 401-410.

渤、黄海及东海北部强温跃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

  • 摘要: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根据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强温跃层分布在海底低洼区域的事实认为:渤海和黄海的强温跃层是因海底低洼地区容易保存冷水而形成的,然而近几年用CTD所作的观测表明,夏季南黄海的所有强温跃层区不是分布在海底低洼地区,而是分布在水深较浅的海底斜坡地区,只有到了秋季强温跃层才向深水低洼处转移,夏季南黄海的强温跃层具有上混合层浅、跃层厚度薄的特点,根据各区域温度垂直剖面的年变化特征,把渤、黄海的温跃层划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是较合适的,本文指出在渤、黄海除上混合层底部的湍流挟带过程外,来自海底的潮流湍流混合在下混合层上界处形成的挟带过程,对温跃层的成长和消衰过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 蓝淑芳等,渤海、黄海、东海水温垂直结构统计特征分析,海洋科学集刊,25(1985),11-25
    袁业立.黄海冷水团环流Ⅰ,冷水团中心部分的热结构和特征,海洋与湖沼,10(1979),3:197-199.
    赵保仁.黄海冷水团锋面与潮混合.海洋与湖沼.16(1985).5:451-460.
    Mao Hanli et al.Mesoscale eddy movement in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1984).3:237-247.
    赵保仁,黄海潮生陆架锋的分布.黄渤海海洋.5(1987),2:16-23.
    丁宗信.南黄海秋末温盐度垂直结构及其与流系关系的分析.海洋科学集刊.27(1986),87-95.
    Soulsby,R.L.,The bottom boundary layer of shelf seas,Physical Oceanography of Coastal and Sheij Seas.Elsevier.Amsterdam.1983.189-266.
    周朦.方国洪.|U|U的Fourier展开和渤海海底拖曳系数Cn,海洋与湖沼,18(1987).1:1-12.
    方国洪,黄海潮能的消耗.海洋与湖沼,10(1979).3:200-2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1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87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8-06-23
  • 修回日期:  1988-10-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