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输沙量及对沿岸的影响

程天文 赵楚年

程天文, 赵楚年. 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输沙量及对沿岸的影响[J]. 海洋学报, 1985, 7(4): 460-471.
引用本文: 程天文, 赵楚年. 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输沙量及对沿岸的影响[J]. 海洋学报, 1985, 7(4): 460-471.

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输沙量及对沿岸的影响

  • 摘要: 本文估算了我国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与泥沙量,每年入海径流量为14900亿立方米,输沙量为17.2亿吨,分析了入海径流量与泥沙量的多年及年内变化,丰、枯水(多沙、少沙)年交替出现,并有3-6年连续丰水(多沙)、枯水(少沙)期。近十年来,长江以北的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泥沙量均减少;长江及其以南的主要河流,除长江及闽江入海径流量略有减少外,其余入海径流量及泥沙量均增加。入海径流对沿岸的冲淡作用,在长江口扩及离岸80-100公里,径流的冲淡作用使北方河口区冬季冰情加重,因人类活动影响,黄河近十年4-6月入海水量仅及要求满足水量的43%,严重危及河口区的渔业生产,入海泥沙加速了陆架的沉积,近百年来,黄河每年入海泥沙约有2/3、长江约有1/3-1/2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科学出版社,1981,19-21
    毛汉礼、甘子钧、蓝淑芳,长江冲淡水及其混合问题的初步探讨,海洋与湖沼,5(1963),3,183-198.
    庞家珍、司书亨,黄河河口演变互—河口水文特征及泥沙淤积分布,海洋与湖沼,11(1981),4:301-305.
    范时清、秦蕴珊,中国东海和黄海南部底质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2(1959),2:82-84.
    赫崇本、汪园祥、雷宗友,徐斯,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海洋与湖沼,2(1959),1:11-14.
    恽才兴.蔡孟裔、王宝全,利用卫星像片分析长江入海悬浮泥沙扩散问题,海洋与湖沼.12(1981).5,391-400.
    秦蕴珊、廖先贵,渤海湾海底沉积作用的初步探讨,海洋与湖沼,4(1962),3-4:199-205.
    吴世迎,黄海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海洋学报,3(1981),3:460-461.
    乐肯堂,长江冲淡水路径的初步研究Ⅰ—模式,海洋与湖沼,15(1984),2:157-159.
    崔茂常,长江冲淡水转向研究,海洋与湖沼,15(1984),3:228-229.
    邱道立、周诗贵、李昌明,应用聚类分析法划分黄海水团的初步研究,海洋学报,8(1984),3:287-289.
    沈志良、刁焕祥、朱校斌,东海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和磷酸盐的分布,海洋与湖沼,15(1984),3:214-217.
    杨宝臻、陈寿松,对黄河下游各用水部门需水要求的几点看法,人民黄河,1983,1,66-67.
    沈焕庭、茅志昌、谷国传、徐彭令,南水北调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远距离调水-中国南水北调和国际调水经验,科学出版社,1983,212-213.
    黄宣伟,长江口演变基本特点及开发问题的探讨,人民长江,1984,3,33-34.
    程天文、赵楚年,我国沿岸入海河川径流量与输沙量的估算,地理学报,(1984).4.418-42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16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 PDF下载量:  18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3-09-14
  • 修回日期:  1984-12-0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