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41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目录
2019年41卷6期目录
2019, 41(6): .
摘要:
2019年41卷6期封面
2019, 41(6): .
摘要:
《海洋学报》作者投稿须知
2019, 41(6): .
摘要:
2019年第6期整期打包下载
2019, 41(6): .
摘要:
论文
海洋对热带气旋风应力响应的准平衡解析解
赵艳玲, 邓冰, 张铭, 刘赛赛, 胡冬
2019, 41(6): 1-11.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1
摘要:
为考察海洋上层各物理量对热带气旋风应力的响应问题,本文利用海洋线性化约化重力方程组开展了解析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求解该问题使用跟随热带气旋中心移动的极坐标较为方便,当热带气旋风应力在热带气旋云墙内即热带气旋眼中为静止,在云墙处及之外随该极坐标半径增加而成反比衰减时,可求得该问题在此极坐标系中的定常解析解,该解强度与风应力成正比;解的流场在热带气旋云墙内为静止,在云墙处及之外呈现有向外流出的气旋式涡旋形态,且随极坐标半径增加而衰减。在云墙之外离云墙较近处,解的切向流速大于径向流速,在更远处则反之。解的径向流与热带气旋切向风应力平衡,切向流是梯度流,流动呈水平无辐散状态。在热带气旋眼中以及云墙处,海洋上层的厚度不变,且达到最小值。从云墙向外则厚度值逐渐增加。厚度值的变化反映了密度跃层的变化,在厚度值最小处附近,跃层位置有明显抬升,这会造成跃层附近海水涌升,从而海洋上层的响应涡旋是冷性的。略去海洋上层对热带气旋移动的响应,将此移动极坐标系中的解返回到固定坐标系后,则解的空间分布形态不变,但由定常解转变为非定常解,且随热带气旋一起移动;此解最重要的物理性质是其具有准平衡性,这与非平衡的近惯性振荡与重力惯性内波有本质区别。
长江河口下扁担沙水域最长连续不宜取水时间
朱建荣, 吕行行
2019, 41(6): 12-22.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2
摘要:
长江河口已建成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提供了约80%的上海用水。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水缺口仍然存在。下扁担沙位于南北港分汊口上游,大潮落潮期间滩涂露出。本文利用研究组长期研发和应用的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计算在1978-1979年特枯径流量条件下该水域的盐水入侵和连续最长不宜取水时间,了解下扁担沙水域能否作为备用水源地。本文采用2017年2月19日到3月1日北支8个站位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盐度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技术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5、1.82和0.82,模式计算盐度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能较好地模拟长江河口盐水入侵。模式计算表明,下扁担沙模式输出点最长连续不宜取水时间为13.79 d,盐水入侵在大潮后期和大潮后中潮主要源自上游北支倒灌,小潮后中潮主要源自下游正面入侵,且前者影响比后者大。能取水时段就出现在小潮后中潮,淡水是南支上游南侧随落潮流平流过来的。下扁担沙水域的最长连续不宜取水时间远比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的短,表明下扁担沙水域淡水资源远比南支上游和下游水域充足,是个极为优越的备用水源地。
秦皇岛海域海流特征及规模化养殖对其影响的观测研究
赵骞, 陈玥, 陈元, 丁德文, 胡展铭
2019, 41(6): 23-36.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3
摘要:
秦皇岛海域是辽东湾与渤海中部及渤海湾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本文基于海床基观测平台获取的夏秋季海流连续观测资料,运用调和分析和滤波等方法对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及其对规模化养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最显著的潮流是M2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20.0~36.9 cm/s之间,远小于辽东湾东部海域M2分潮流最大流速;秋季秦皇岛海域余流流速介于0.2~2.5 cm/s之间,整体上较辽东湾东侧海域余流弱,辽东湾底层可能存在逆时针的弱环流系统;夏季秦皇岛海域M2和K1分潮流的最大流速均大于秋季;养殖活动对余流影响较大,养殖区中部A7、A8站余流的垂向平均流速比养殖区边缘A6站分别减小76%和18%左右。
半日潮流作用下悬移质泥沙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朱子晨, 张莞君, 胡泽建, 刘建强, 熊丛博
2019, 41(6): 37-47.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4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一维水深平均悬沙模型,对典型潮流控制的水道内悬沙运动特征进行研究。模型以泥沙再悬浮、沉降和平流为主要物理过程,动力因素包含M2、S2分潮及余流,采用湄洲湾2007年8月潮位、潮流、悬沙、底质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三角傅里叶分析,将悬沙的时间序列分解为12个主要的谐波分量,其中主要分量包括:M2分潮作用下产生的具有M2倍潮角速度的1/4日分潮项,M2与S2分潮共同作用下且角速度为两分潮角速度之和的1/4日分潮项,及水平悬沙梯度、余流与M2分潮共同作用下具有M2分潮角速度的半日潮项。悬沙在时间上的平均值受到余流、悬沙水平梯度、M2分潮流及悬沙起动条件等因素控制。余流导致了悬沙序列中相邻周期之间的不对称性。反映泥沙特性的参量对悬沙的曲线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泥沙沉降速度影响悬沙的相位,并影响其振幅;再悬浮有关的参量仅影响各谐波分量的振幅,但不影响相位。
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极端波浪事件沉积记录
徐笑梅, 高抒, 周亮, 杨保明
2019, 41(6): 48-63.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5
摘要:
建立长时间尺度台风序列对于预测未来超强台风的活动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历史上影响海南岛地区的台风十分频繁,但因缺少确切而详实的记载往往无法判断其是否为超强台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千百年尺度的超强台风沉积记录。本文对海南岛东北部翁田镇沿海地区进行详细野外调查,选定白石堡海岸沙丘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该沙丘剖面中识别出风暴越岸沉积和海滩岩巨砾沉积。根据沉积学分析和动力过程分析,这两种类型沉积极有可能是由历史上的台风事件形成,形成年代可能达到距今3 400 a;将该沉积层中的海滩岩巨砾与台风"威马逊"搬运的最大海滩岩巨砾进行对比,发现形成该沉积层海滩岩巨砾的台风事件强度应比台风"威马逊"更强,表明该区域历史上超强台风的存在,这对建立千百年尺度的台风序列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区岸外珊瑚岸礁发育良好,动力分析表明礁坪宽度对于波浪消减、海岸防护具有显著作用。然而,随着海南岛珊瑚岸礁日益衰亡、风暴强度逐渐加大和海面持续上升,未来海南岛地区的海岸极端风浪危害和海岸侵蚀形式威胁正日益加大,亟待加强海南岛珊瑚岸礁保护。
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鱼类群落结构年际变化研究
陈爽, 陈新军
2019, 41(6): 64-75.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6
摘要:
根据2001-2015年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进行的国际底拖网调查渔获数据,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该海域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并利用格局转变贯序t检验的方法研究鱼类种群的转变规律,结合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分析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2001-2015年北海渔场共出现280种渔业资源,其中鱼类有222种,资源丰度波动较大;物种多样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大致分为2001-2003年、2004-2011年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大西洋鲱分别在2004年和2014年种群结构发生格局转变,格局转变指数(RSI)分别为-0.45和0.41;黑线鳕在2003年和2012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分别为-0.58和-0.66;黍鲱在2014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为2。通过对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的分析发现,北海渔场群落格局第一次发生转变主要受捕捞因素影响,第二次发生转变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急性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大规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黄建盛, 陆枝, 陈刚, 张健东, 郭志雄, 洪越群
2019, 41(6): 76-84.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7
摘要:
为了研究军曹鱼在急性低氧应激时体内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机能状态变化,分别测定低氧胁迫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1)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电解质含量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钠、氯和钙离子浓度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钾离子浓度与胁迫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各异。其中,白蛋白含量与胁迫前略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胁迫前略有上升,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则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碱性磷酸酶极显著低于胁迫前(P<0.01)。(3)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葡萄糖和肌酐浓度均呈升高的变化,且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4)急性低氧胁迫后,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呈升高变化,肌酸激酶活性与胁迫前差异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5)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各异,其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极显著降低的变化(P<0.01),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显著升高的变化(P<0.05),甘油三酯浓度略有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着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造成损伤,使其机能出现紊乱。
温度对微型鞭毛虫摄食细菌的影响
陆家昌, 李杰, 赖俊翔
2019, 41(6): 85-92.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8
摘要:
为研究温度对微型鞭毛虫(Nanoflagellates,NF)摄食细菌的影响,于广西近岸海区采集NF自然群落,置于实验室不同温度下(14℃、22℃、28℃)培养9天,观察细菌和NF的丰度变化。并以荧光细菌标记法研究不同温度下异养微型鞭毛虫(Hetertrophic Nanoflagellates,HNF)和含色素微型鞭毛虫(Pigmented Nanoflagellates,PNF)对细菌的摄食率,计算不同类型NF的群落摄食率。此外,研究还比较了不同粒径PNF (<3 μm和3~10 μm)对细菌的摄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NF对细菌的摄食率由大到小为:3~10 μm PNF、HNF、小于3 μm PNF。较之PNF,HNF的摄食受温度影响较小。PNF的摄食率在22℃最大。而且,不同大小PNF的摄食对温度的响应有所不同。升温可以提高3~10 μm PNF的摄食率,但会抑制小于3 μm PNF的摄食。而降温抑制3~10 μm PNF的摄食,但降温对小于3 μm PNF摄食的抑制作用比升温小。但无论是3~10 μm PNF还是小于3 μm PNF,升温均会降低其丰度。而由于丰度减小对群落摄食率的影响更大,因此,升温降低PNF的群落摄食率。
九龙江口伪镖水蚤科一新种——沈氏伪镖水蚤
王博文, 郭东晖
2019, 41(6): 93-102.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09
摘要:
记述了采自九龙江口桡足类1个新种——沈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sheni Guo&Wang,sp.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拍照、绘图和描述。形态上,新种头部钝尖,雌性胸部后侧角内缘乳状突起明显、生殖厣末端突起呈长倒刺状、尾叉外侧第2和第3尾刚毛基部膨大、第5胸足外肢第1节内末角突起尖细,雄性第5胸足左足第2基节后缘中部三角形突起狭尖,与火腿伪镖水蚤[P.poplesia(Shen,1955)]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两者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COI)基因片段的遗传差异为17.4%~19.5%。沈氏伪镖水蚤的命名旨在纪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分类学家沈嘉瑞(1902-1975)研究员,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
次重力波对宽刈幅高度计海表面高度观测的影响
张蕾, 刘国强, 何宜军, WilliamPerrie
2019, 41(6): 103-113.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10
摘要:
次重力波(Infragravity Wave,IGW)是一种频率较低(0.05~0.005 Hz),波长较长(约10 km)的表面重力波。由IGW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会被宽刈幅干涉高度计SWOT (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SWOT)卫星观测到,因此在使用SWOT观测的海表面高度来反演中尺度、次中尺度大洋环流时,IGW是一种重要的误差来源。根据数值模型模拟的全球IGW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以IGW最为活跃的东北太平洋和欧洲西北陆架附近大西洋为研究海域,估算了上述海域由IGW所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并将计算结果与SWOT Simulator模拟的轨道噪声(±5 cm)比较,首次定量地估算了IGW在SWOT观测海表面高度时的干扰程度。研究表明,IGW所引起的厘米量级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在SWOT卫星观测海表面流场时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忽略的误差来源。在大西洋欧洲西北陆架海域,冬季IGW对海表面高度的贡献可达到SWOT卫星噪声要求水平的25%;然而,对于大陆架狭窄的美国西岸太平洋而言,由岸线产生的IGW将迅速传入深海海域,在广阔的范围内产生显著的"噪声"影响,在SWOT反演海表面流场时由IGW引起的误差将达到SWOT卫星噪声要求水平的15%。
研究报道
厦门近岸210Po和210Pb的大气沉降通量
张立浩, 杨伟锋, 陈敏, 朱义年, 王宙
2019, 41(6): 114-122.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11
摘要:
为揭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10Po和210Pb的大气沉降时空变化特征,探讨该地区气溶胶的停留时间,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厦门地区210Po和210Pb的大气沉降通量进行了时间序列研究。结果发现,210Po和210Pb的平均日沉降通量分别为(65.38±4.79) mBq/(m2·d)(n=54)和(0.78±0.09) Bq/(m2·d)(n=54),表现出明显的周年变化。东北季风期间,210Po和210Pb的沉降通量较高,而西南季风期间其通量较低。2013年和2014年,210Po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19.29 Bq/(m2·a)和9.25 Bq/(m2·a),210Pb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159.2 Bq/(m2·a)和189.6 Bq/(m2·a)。两核素的年沉降通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年际差异。210Po与210Pb沉降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揭示了大气中210Po和210Pb具有相同的迁出机制,降雨和大气中核素含量是影响210Po和210Pb沉降通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探求台湾海峡海水中210Po与210Pb的收支平衡提供大气来源项。
新一代区域海-气-浪耦合台风预报系统
雷小途, 李永平, 于润玲, 李泓, 汤杰, 段自强, 郑运霞, 方平治, 赵兵科, 曾智华, 黄伟, 鲍旭炜, 喻自凤, 陈国民, 马雷鸣, 骆婧瑶, 张帅, 林立旻
2019, 41(6): 123-134.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12
摘要:
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国家海洋局的相关单位,通过实施近海台风的外场观测科学试验、加强台风边界层(特别是海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诊断分析及参数化方案等的研究,建立并改进了台风强度预报的海-气-浪耦合预报模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台风强度的集合预报技术,在历史典型台风个例和2016-2017年台汛期的业务化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报性能。
新闻与观点
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共生的原绿藻
陈宏
2019, 41(6): 135-136.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6.01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