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7卷  第7期

显示方式:
目录
2015年37卷7期目录
2015, 37(7): .
摘要:
2015年37卷7期封面
2015, 37(7): .
摘要:
《海洋学报》作者投稿须知
2015, 37(7): .
摘要:
《海洋学报》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资助
2015, 37(7): .
摘要:
2015年第7期整期打包下载
2015, 37(7): .
摘要:
综述
印度洋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构造演化——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研究进展
李江海, 张华添, 李洪林
2015, 37(7): 1-14.
摘要:
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1:1 500万)基于最新地球物理数据,结合中国大洋调查航次积累的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和矿产资源资料编制,综合反映印度洋底及周缘地质、地貌、地球物理和资源分布等特征,将为理解和推进印度洋盆构造演化和资源分布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介绍了该图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数据来源、图面内容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认为印度洋盆具有多微陆块、多期扩张、多洋底高原、无震海岭和"入"字形洋中脊等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印度洋盆地构造演化归纳为3个阶段:(1)冈瓦纳大陆裂解与洋盆初始张开 (侏罗纪-白垩...
论文
闽江感潮河段潮汐-洪水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傅赐福, 董剑希, 刘秋兴, 于福江
2015, 37(7): 15-21.
摘要:
本文分析了闽江感潮河段洪水、潮汐特征,利用高精度GIS数据建立了基于非结构三角网的高分辨率洪-潮耦合模型,在闽江口重点区域的网格分辨率达到50~100 m.选取竹岐断面作为径流边界并基于"2006.6.6"洪水过程设计了3组数值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只考虑洪水或者潮汐,在耦合洪水和潮汐后,各代表站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更为吻合;在30年一遇洪水的作用下,闽江感潮河段各断面的原有潮汐特征都不同程度地被洪水信号所影响,其中,文山里和解放大桥站表现出明显的洪水特征,而峡南、白岩潭和琯头站则表现出洪、潮混...
21世纪格陵兰冰川融化速率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李娟, 左军成, 谭伟, 陈美香, 赵雪
2015, 37(7): 22-32.
摘要:
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POP研究RCP4.5情景下21世纪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速率对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率以每年1%增加时,全球大部分海域的动力和比容海平面变化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格陵兰冰川在低速融化时并不会导致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当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率以每年3%和每年7%增加时,动力海平面在北大西洋副极地、大西洋热带、南大西洋副热带和北冰洋海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格陵兰冰川快速融化导致大量的淡水输入附近海域,造成该上层海洋层化加强和深对流减弱,导...
北大西洋秋季"三极子"海温结构对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影响
时晓曚, 孙即霖, 孙雅文, 毕玮, 周旋, 衣立
2015, 37(7): 33-40.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等,从北大西洋秋季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入手,对其影响后期冬季大气环流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北大西洋SST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2)秋季北大西洋SSTA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正负正"海温异常空间分布导致12月巴伦支海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偏高;(3)异常环流形势对应的海表面风异常场(SSWA)通过阶段性风-蒸发-SST异常反馈机制(WES机制)利于海温异常分布的持续及对上空异常大气...
气候模式中海洋数据同化对热带降水偏差的影响
陈辉, 尹训强, 宋振亚, 宋亚娟, 鲍颖, 乔方利
2015, 37(7): 41-53.
摘要:
本文采用海洋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0)中海洋模式分量进行了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EAKF)同化,对比分析了大气环流、湿度和云量对海洋数据同化的响应,探讨了海洋同化对热带降水模拟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数据同化能有效改善海表温度和上层海洋热含量的模拟,30°S~30°N纬度带内年平均SST的...
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数据的全球统计评价及质量分析
彭海龙, 林明森, 穆博, 周武
2015, 37(7): 54-66.
摘要:
自HY-2A卫星发射以来,针对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产品的交叉定标、真实性检验及质量评估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本文主要以HY-2A卫星高度计第44周期的IGDR产品数据为例,通过使用全球分布图、二维直方图和每日均值统计的方法完成了与Jason-2 IGDR产品的比对验证,同时对主要环境校正参数及地球物理产品的数据质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度计产品数据质量较稳定,此外利用HY-2A卫星升降轨交叉点海面高度差、与Jason-2卫星交叉点海面高度差以及沿轨海平面异常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HY-2A...
珠江口海域ag(440)遥感模式研究及应用
黄妙芬, 王迪峰, 邢旭峰, 韦济安, 刘东, 赵祖龙, 王伟轩, 刘阳
2015, 37(7): 67-77.
摘要: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质(Colou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直接影响着海水的光学性质,为水体有机污染物含量遥感反演的基础参数之一.在水色遥感研究领域,一般用440 nm波长位置的吸收系数ag(440)来表示其浓度,因而建立ag(440)遥感反演模式,对于掌握相关海域CDOM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及进一步提取其他水环境参数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两个航次在珠江口海域现场采集的表观光学量及固有光学量数据,建立了基于HJ-1/CCD卫星传感...
基于Argo数据的吕宋海峡东部海域的会聚区特征分析
阮海林, 杨燕明, 牛富强, 文洪涛
2015, 37(7): 78-84.
摘要:
利用2010-2013年的Argo浮标观测资料,对吕宋海峡东部海域(19°~23°N,123~127°E)的会聚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吕宋海峡东部海域4个季节表面的声速从大至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大为1 543.5 m/s,冬季最小为1 533.4 m/s;混合层深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2)采用WOA13气候态数据对声速剖面进行深海延拓,获得全海深的声速剖面,分析4个季节的声道特征.声道轴深度和声速较为稳定,声道轴深度在1 000~1 040...
楚科奇海盆M04柱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记录
章伟艳, 于晓果, 刘焱光, 金路, 叶黎明, 许冬, 边叶萍, 张德玉, 姚旭莹, 张富元
2015, 37(7): 85-96.
摘要: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采自楚科奇海盆的M04柱进行粒度、冰筏碎屑、黏土矿物、岩心XRF扫描、沉积物颜色分析,初步建立了楚科奇海盆晚更新世MIS4期以来的沉积地层框架.MIS4期以来,楚科奇海盆M04柱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冰期沉积物粒度分布以双峰态为主,由洋流搬运和海冰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高、高岭石含量低;间冰期沉积物具有三峰态粒度分布特征,由海冰搬运、洋流搬运和冰山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低、高岭石含量高.通过M04柱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冰洋边缘...
海底沙波特征线的最优方向剖面自动识别方法
周洁琼, 吴自银, 赵荻能, 尚继宏, 李守军, 梁裕杨, 周勐佳
2015, 37(7): 97-107.
摘要:
海底沙波是发育在近海陆架上的一种常见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沙波特征与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沙波脊线与谷线是表征海底沙波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精确描述沙波运动的基本参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数字水深模型的沙波特征线自动识别方法——最优方向剖面法,基于水深曲面归算得到最优剖面方向,再依据最优剖面方向求导并判定极值,自动提取沙波形态特征点,最终形成沙波脊线和谷线.以台湾浅滩复合型沙波为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基于不同分辨率的数字水深模型自动准确地提取海底沙波脊线与谷线...
山东省周边海域波浪能资源评估
刘首华, 杨忠良, 岳心阳, 牟林, 陈满春, 王兴, 高佳, 周凯
2015, 37(7): 108-122.
摘要:
采用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对2001-2010年期间山东省周边海域的波浪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波浪能数值模拟值与台站观测值的比对结果表明模拟值可靠、实用.分析发现山东省周边海域平均波能流密度以2 000 W/m以下为主,低于中国南部海域及欧美沿岸波能流密度.选取12个典型代表点,从波能流密度大小、变化特征、稳定性等角度分析了不同代表点的波浪能情况,发现山东周边波能流密度受气候变化影响近10年来呈上升趋势.综合不同区域波浪能大小及需求情况,建议选取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蓬莱外围岛屿近渤海中部海域和渤海中...
研究报道
基于NDVI与丰度关系的MODIS影像浒苔混合像元分解方法
丁一, 黄娟, 崔廷伟, 万振文, 张怡, 曹丛华, 陈超, 肖艳芳
2015, 37(7): 123-131.
摘要:
MODIS影像是浒苔业务化卫星遥感监测的重要数据源,但其空间分辨率(250 m)较低,混合像元效应导致传统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阈值法浒苔提取误差较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准同步的较高分辨率的HJ-1 CCD影像浒苔提取结果为基准,建立基于MODIS NDVI与浒苔像元丰度(浒苔覆盖面积占像元面积百分比)关系的浒苔信息提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提取每个像元的丰度(即浒苔覆盖率),从而提高整景影像浒苔覆盖面积提取精度.该模型可为浒苔灾...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中钙质超微化石和分子化石研究
陈荣华, 赵庆英, 张海生, 卢冰, Pulyaeva I A
2015, 37(7): 132-141.
摘要:
本文对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CM3D06富钴结壳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学研究,发现结壳中有代表白垩纪(晚期)、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中、晚期)、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等各时代的标准钙质超微化石,表明结壳的形成始于白垩纪(晚期);在富钴结壳中检出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甾烷类等众多分子化石,分子化石组合特征指数、主峰碳、ΣC23-/C24+、CPI 、Pr/Ph、Pr/nC17、Ph/nC18和nC31/nC17显示有机质生物母源主要为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非光合作用的...
广东省海岸侵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杰, 詹文欢, 姚衍桃, 刘守金, 冯英辞
2015, 37(7): 142-152.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海岸蚀退现象比较明显,本文基于广东省海岸侵蚀全面系统的调查,描述了广东省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侵蚀强度分类及分布规律统计;总结分析不同海岸侵蚀类型的特征及差异;通过分析影响海岸侵蚀灾害的因素认为,广东海岸侵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人类活动是近代海岸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广东省海岸带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为海岸侵蚀灾害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