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5卷  第3期

海洋水文
渤海风场的模拟及风暴潮数值计算
张延廷, 王以娇
1983, 5(3): 261-272.
摘要:
众所周知,历史上渤海沿岸曾多次遭受强风暴潮的侵袭.因此,风暴潮机制和预报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曾对渤海的风暴潮进行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其中,山东海洋学院建立的超浅海零阶模型为浅海风暴潮理论及数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中国东南海岸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
吴培木
1983, 5(3): 273-293.
摘要:
本文取文献[1]中描述风暴潮运动的全流方程组及其有限差分方程组,并取园形风暴的台风模型,作为我国东南海岸台风暴潮的一种数值预报模式.在注意到复杂海岸和海洋边界的同时,本文还针对本模式和计算格点的边界布局特点,取用了一种较理想的边界处理方法.在福建海岸,选取7705号强台风暴潮为研究实例;在广东海岸,选取8007号强台风暴潮和6508号强台风暴潮为研究实例,与实测情况相当吻合的验算结果,较好地证实了本数值预报模式.
南海北部冬季海面温度实时分布特征的若干解译
陈俊昌
1983, 5(3): 391-395.
摘要:
应用气象卫星红外云图,可以对无云(或少云)覆盖的海区,实时了解大范围海水表面温度水平分布[1].如果结合海上资料,则可以得到现场精度1℃的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本文试图对日本“向日葵”气象同步卫星1981年1月12-18日的“麦卡托”红外云图照片,通过日本“Phosdac1200型数字彩色图象分析仪”,将黑自卫片进行假彩色等密度分割使其提高分辨力,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冬季海水表面温度实时水平分布的若干特征.这些云图照片是由我所气象实验室利用国产的甚高分辨力卫星云图按收装置接收和提供的,工作频率选在热红外通道(10.5-12.5微米).
海洋气象
黑潮变异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李若钝, 赵绪孔, 井传才
1983, 5(3): 284-291.
摘要: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强大而稳定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影响我国夏半年天气、气候的重要夭气系统之一。因而研究副高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对于改进天气气候预报工作是有意义的.
海洋化学
渤海湾西北部水体中Zn、Cd、Pb和Cu的形态分布
刘明星, 包万友, 李国基, 顾宏堪
1983, 5(3): 292-305.
摘要:
调查了解沿岸河口区痕量金属浓度及形态变化,是研究河口水化学及河口环境化学的重要课题,对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过程更有重要意义,关于锌等四种痕量金属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及其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1,2],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我国海湾及河口海区的痕量金属存在形态和转移机理,是当前普遍重视的课题.
东海陆架区间隙水中NH4+、HCO3-及其扩散通量的初步研究
王成厚, 祝建新
1983, 5(3): 306-315.
摘要:
早在上世纪末期,Murray和Irvine就曾对间隙水中HCO3的研究作了一个开端,但取得进展还是最近二十年的事,Rittenberg、Berner、Vanderborght[1]、Martenst[2]、Aller,R.[3]、Yingst和Emerson等都做了不少工作.在国内虽有顾宏堪等同志研究过胶州湾间隙水中的氮和磷,但总的说来,这方面的工作是极其薄弱的.
海洋地质、地貌
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
黄玉昆, 夏法, 陈国能
1983, 5(3): 316-327.
摘要:
珠江三角洲是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的总称,实质上是两个没有成因联系的独立三角洲.但一般习惯上称它为珠江三角洲,如同习惯上把北江、西江和东江总称为珠江一样.关于珠江三角洲的性质、形成和发展问题,前人曾做过许多工作.长期以来,地质学者和地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湾头三角洲”.即认为它是由玉木冰期的冰体消融引起海面上升,淹没河口,并被西、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沉积物充填河口湾而形成三角洲.
从海湾沉积物特征看胶州湾的形成演变
李善为
1983, 5(3): 328-339.
摘要:
我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海湾,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是较大的一个;它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湾口航道最大水深64米,湾口宽仅3公里,口窄内阔,是我国有代表性的优良港湾,著名的青岛港就位于胶州湾的东侧(图1).
海洋生物
荧光法测定海中生物体内的叶绿素a
丁永耀, 张欣梅, 吕培顶, 王根源
1983, 5(3): 340-348.
摘要:
构成海洋生物并维持其生活的基础有机物质主要是由很多种类的浮游植物在真光层的水域中合成的,海中的叶绿素含量及营养盐可以作为这些浮游植物生物生产力的指标,掌握海中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将有助于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及其变化规律.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食性研究
张其永, 张雅芝
1983, 5(3): 349-362.
摘要:
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是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台湾浅滩、南海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沿岸,为我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北部湾和南海北部沿岸二长棘鲷资源严重衰退,唯独台湾浅滩地形复杂,底拖网不易作业,二长棘鲷资源却受到自然保护.在闽南-台湾浅滩底拖网渔获中,二长棘鲷仍然是主要优势种.
三种海螺解壁酶组分的比较研究——Ⅰ.纤维素酶(Cx, C1)和果胶酶
朱仁华
1983, 5(3): 363-367.
摘要:
在青岛近海潮间带,有三种常见的海螺(朝鲜花冠小月螺、单齿螺和疣荔枝螺).从这三种海螺的消化道和内脏中,提得粗酶液,对三种海藻1)(袋礁膜、条斑紫菜和裙带菜,分属于绿、红和褐藻)都有明显的分解胞壁作用[1],故称解壁酶.其中朝鲜花冠小月螺酶的解壁效果最好,疣荔枝螺酶最差,解壁酶的发现,为海藻细胞生物学研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育苗、通过细胞融合培养新的杂交藻种、研究和提取亚细胞成分等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
三种金枪鱼类(鲣、黄鳍金枪鱼、扁舵鲣)的仔、稚鱼在南海的分布和产卵期
张仁斋
1983, 5(3): 368-375.
摘要:
有关南海金枪鱼类的生产和调查研究,早在40年代我台湾省渔民做过不少工作,大陆沿海过去一直没有发展大型金枪鱼钓渔业,只在海南岛、南海北部有少数拖毛钓和地拉网捕获小型金枪鱼类,最早用机轮捕捞金枪鱼类,首推1953-1954年南海水产公司的金枪鱼钓船,在北纬14°以北较深海区试捕过.1968年5月-1968年6月泰国渔业调查船2号,在北纬6°-16°,东经109°-119°范围,从事过金枪鱼类延绳钓作业.
海洋工程
波浪和水流对孤立桩柱共同作用力的计算
任佐皋
1983, 5(3): 376-390.
摘要:
当波与流同向共存时,作用在孤立桩柱上的力将显著增加.例如,作用在某石油码头桩柱上的波-流力.将比无流时的波力增加2-3倍,可见,在海洋工程荷载计算中,必须正确考虑流的影响.